程红兵和他的明德实验 |
时间:2017-01-18 来源:admin |
校长程红兵
“如果写不清楚,宁愿慢点来写,或者不写,我们不着急。”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程红兵,对希望报道“明德”的众多国内媒体这样说。他对频繁进入公众视野的兴趣不大,且自认曝光率对一个学校并非必要,除非它所做或将改变中国基础教育现状,产生颠覆性辐射效应的影响。 这话放在网络上,想必会有无数网友想用眼下时髦的词——“任性”,来回复这位明星校长。不盲目热衷媒体曝光度的程红兵,来深圳的过程也很“任性”。 他早是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曾一手打造上海名校建平中学,来深圳前,公职为上海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一年多前,他伴随着“深圳一公立中小学百万年薪招校长”的新闻和“辞官办学”的标签,进入全国普通公众视野,掌管全新成立的“明德”,开始一场“任性”的实验——这所未来将涵盖小学到高中十二个年级的学校,由地方政府与企业慈善基金会合作,在全国首创公立非公办模式,有政府、企业做后盾,一位教育家型的校长,开始了一场寻找中国基础教育第三条路的探索。 复制往日成绩没有任何价值 “按照传统意义的办学标准,我在上海建平中学已经创造了成功,如果我大老远来这里复制过去的成绩,没有任何价值。”程红兵想要的是一场从头开始的彻底改革。 2013年春,一家知名猎头公司找到程红兵,邀他出任新建的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他起初婉拒,不料深圳方面又几次找上门,与他详谈课改、教改和办学思路,介绍这是一所由深圳福田区政府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合作新开的公立学校,采用公立学校委托管理、独立公益教育基金会承办,实行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他再次出掌学校的心逐渐被拨动。 让他动心的是预见中的基础教育“第三条路”:既不是拼升学、过于官方、过于统一、行政化色彩浓厚的纯公办学校,也不是摆脱不了盈利目标的纯私立民办学校。明德实验学校有政府拨款和基金会双重经济保障,自主办学,可以更纯粹地追求孩子的发展。最直接的保证是,12年一贯制使学生和家长从小学到高中之间不用有升学压力,把以往类似改革避免不了“分数干预”推得远远的。 程红兵介绍,所谓校长负责制,就是用钱自主、用人自主、课程自主,这首先需要政府放权。在明德,福田区政府把办学权下放给了学校董事会;其次是赋权,由董事会赋权给以校长为首的管理团队。再者是用权,由校长管理团队来负责学校的发展运行。 明德的存在,并不是单纯追求自由度,否则与纯民办教育无异。“给了校长权力,但校长不能滥用,有约束监督机制。”程红兵说,不同于一般公办学校,地方教育局对明德并不直接管理,也没有考试成绩上的要求,但会有更科学的综合评价机制。2014年12月10日,程红兵掌印运营一年半的“明德”,首次接受董事会的综合打分,人事、薪酬、财务、基础建设、招生、教育改革各方面都纳入其中。 打分结果出来,成绩让董事会挺满意。“我们有太多其他追求,不追求成绩第一,但会努力进入传统评比的第一方阵,让老百姓放心。” 去除过早学科化导致的教学割裂 董事会对明德的打分细则外人不得而知,至于董事会满意的点,外界猜测的兴致不小,比如小班化、导师制、走班制。具体而言包括:2014年秋季新学期,小学一二年级开始试行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等课程混搭,一二年级的孩子每个月各有一本教科书,每学期共4本;老师一般不跨班教学,一个老师实际承担一个班三门课程的教学;学校老师自编一套“明德红树林课程”教材……还有家长爆料明德学校在2014年福田区的统考中挤入了前三。 程红兵看来,人们目前所见,不过是明德这场改革起步阶段的零星局部。 他所要进行的是一场从课堂、教材到课外,对教育的彻底重塑,培养出品德性情好、有自由人格的学生。2014年10月下旬的一个周五下午,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在明德梦剧场举行,这次活动便是让孩子做主体,自己教育、自己来提倡议、自己去完成的,教师只做帮助辅导。程红兵认为,学会自主、自为之后,还要养成自律的习惯、最终实现自立,而这正是传统应试教育做得不足甚或忽视,而令人诟病的地方。 另外,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有一个相对宽泛的人才标准和培养目标,这个宽泛的人才标准怎么落到实际过程当中去呢?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它的课程实施来实现。即课程内容、学科、课堂的重构。比如此前提到的明德自主编的“红树林”系列教材,在小学低年级将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四门课程重组,按主题进行混搭,由一个老师为主上通课,英语课由专业英语老师上,便是同时实现了这三种重构。 这些重构并不是为了姿态上的标新立异,而是为其“自由学校”改革找到最合适的载体,他不满意过早的学科化导致的教学“割裂”——教材编者是以学科为单位的,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来编教材,由语文编辑室编辑语文,由英语编辑室编辑英语,教材的编写者在编写教材过程中是割裂开来,老师上课也是分学科分门别类地来进行的。 “这样的本意不能说没有道理或者不好,但却有问题。过早的学科化不符合孩子们的认知习惯和成长规律,这点是我们教育的问题所在,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整体上去生活化、去背景化。”程红兵解释,学生在低幼年龄段,并不是以学科的视角来认识外界,而是由近及远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比如从对自己的大概了解到对父亲母亲、家庭的大概了解,再到社区、城市乃至国家、世界的了解;时间上也是由近及远,由今天到明天,由今天到昨天。 小步子,从低年级萌娃教材切入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开学的第一个学期,2013年秋,第一批孩子入学时,他已经开始考虑能不能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问题,从儿童的认知模式上去编教材。 数十年的教育经验让他发现:大量孩子掌握了相关的系统知识,但是遇到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具体问题时,却没有办法解决。他希望在学生的早期教育阶段进行一些新的尝试,以主题为单位,顺着孩子们的认知思维来教,比如“我的家庭”、“我的学校”、“我的社区”、“春天”,将学科完全打通,围绕主题来建构教材,再之后以这个“串联”教材为基础打通课堂,以全新的“自由”模式重造教学过程。 重造的试验主要集中在一二年级,“我知道学校还有毛病,慢慢来,步子小一点,把能做的给做好。”程红兵说。在尝试之前,他问小学一年级年级组长,“一年级有多少位老师有这个能力?”得知有四位年轻教师在大学时进行过跨学科训练,而明德恰好一年级是4个班,他立马拍板。 他让老师们先研究中国的课程标准以及要掌握的知识点,然后研究中国、美国、英国的教材,用最适合孩子们理解学习的角度将国家课程标准的知识点融进去,同时进行开放思维的引导。 而一二年级之后则暂时不进行学科整合,“到了三年级以上,学科的存在有它的必要性,可以保留,但在学科之上尝试进行部分打通,即通过一些综合主题课程,把各学科联系起来。”程红兵介绍,将学科打通的做法在上海等地的一些学校曾尝试过,如在初中开设科学课程,把自然学科的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全部整合在一块,但结果后来都失败了。 “这些学科重组失败有两方面,一是初中阶段学科知识已经非常强大,此时做综合学科是容纳不了这么多信息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这样的老师,要生物、物理、化学全上,在能力和精力上都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在明德的改革中,初中学科依然保留,同时再通过选修课将它们嫁接起来。 他举例,目前明德学校就开设了一门“湿地研究”课程,它将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作为复合学科教育的载体,孩子们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对具体情境下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研究,比如把湿地剖开,放些东西进去,过个三个月,拿出来去化学实验室去分析,什么物质在什么季节降解得快,加上湿地有各种植物、鸟类,整个课程就会在一个个专题研究中,涉及学生们要了解的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知识,语文、英语等知识也能涵盖进去。 文史糅合,英语数学走班 “我们把诸多学科嫁接下来实践后,学生们以后面对具体情境、具体问题就知道怎么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同时该学的知识点也巩固了。”程红兵很有信心。 不仅一二年级的萌娃,明德实验学校的中高年级学生,也在体验课堂、教材打破带来的学习方式。2014年下学期,明德七年级数学、英语实施分层次走班制教学,将七年级四个班划分为两组,其中,七1、七3为一组,七2、七4为一组,每一组划分为A、B两个层次的教学班,实施走班制教学。同一组学生同时在不同层次的教学班上课,为学生搭建适应个性化发展的理想教学平台,实现因材施教。 与此同时,明德开设了中国文化课,将语文、历史、政治、思想品德整合在一起。教材将中国经典篇目重新编排,用中国历史和文学帮助学生建构中国精神,让民族精神如血液一般在学生的体内流淌。比如第一部分是中国古代典籍《大学》,第二部分是讲夸父追日等民族历史传说的“远古传声”,第三部分是《诗经》之类的“诗言志”,第四部分是圣贤先师……重新编排的意义仍是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用中国原典文化滋养孩子的心灵,反对应试教育。2014年年末,中国青年报刊发对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的专访,王旭明在受访时批判,“我国现在的语文教育已经支离破碎,而且碎了一地,很难拼接形成学生听说读写一生有用的语文能力。”他提出语文教育必须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和母语学科的规律,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在语文当中加大比重就是一种对语文学科规律的尊重和回归。 程红兵是语文特级教师,他说“现在的语文教材,没有序列,是乱的;历史教材成了大事件表,没有血肉。”他极力让教育回归真正以知识使人智、使人乐的本质,在明德进行着 “自由学校”的改革。 “关于中国的民族精神不是那种概念、标签化的,它就是在经典的文章故事之中体现出来,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孩子们的心里。女娲补天、夸父追日,通过诵读品读的方式学习,而不是应试教育做题的方式学习。”程红兵认为古典精华原籍,对中国人的精神塑造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力,应该学习,当然所选择的原典应该是适合孩子读的,如果孩子读不懂的,就没有意义了。 他翻开一份学校教师自编的教材,介绍道:“夸父追日讲的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精神,但一般的教材和教学会忽视‘与日逐走’中的浪漫主义精神,‘日’可以有多种很宽泛的理解,可以代指太阳,也可以代指理想、愿望等美好的东西,有人为了他不懈追求,最后化为邓林;《蒹葭》中在水一方的伊人到底是谁,贤君、爱人、理想、小姑娘都有可能。” 书生校长不爱分数标尺 诵读《蒹葭》的程红兵气质儒雅,常被人称作“书生校长”,他一年多前决定到深圳来,也是出于一种知识分子投身改革、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希望成就一份纯粹、理想主义的事业。所以在招聘教师时,相比学历、工作经验,他更看重教师的教育理念、责任心和学习能力,明德最初招聘的二十多名老师中主要是应届本科生、研究生,明德“不要只会做题的,而要招能思考的。” 一下子招了数十个符合校长个性需求的老师,这是一般公立学校所没有的自主灵活。明德试行董事会下的校长负责制,校董会成员来自政府和腾讯公益基金,也包括校长、教师、家长,将来还可能包括学生,校长程红兵有独立招聘教师的权力。“对教师的考评,学校有自己的系统,学校和教师进行双向选择。”他补充,这种对教师自主考评机制,有利于学校直接影响和带领教师全身心投入,培养出自由人格的学生。 明德确实在进行这样的自由教学,感恩节快来了,孩子们学的就是“感恩节”,不管是画南瓜派画得好,或者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感恩节的故事、说说自己对节日的打算,还是能算出数个火鸡腿的购买价钱,都是课堂上的佼佼者,至于课堂外好玩的就更多了。连上下课铃声都是每周更换不同的古典音乐。 明德的选修课也很丰富,一二年级开设了乐高、国际象棋、围棋、击剑、手球、足球、篮球、创意绘画、观察、手工、七巧板、播音主持、中国舞、花样跳绳等30多种课程,七八年级则开设了管乐、武术、车模、3D打印、雕塑、合唱、影视史学、数学竞赛等20多种课程。 2014年10月,明德的一次家长开放日时,有家长提出疑问:“打通课程了,一本教材,孩子的作业太少了。西方的‘自由学校’真的能在中国适应下来吗?” 程红兵理解家长们的这类想法:仍然是从高考这一考核机制出发考量分数,害怕综合素质可能提升了,但应试考试中不理想,毕竟目前的高考、中考仍是有一套思维模式、需要长期系统的训练,这也是目前很多学校甚至牺牲文体课来进行所谓主课学习、训练的常规做法,即考核机制倒逼教育的异化。但程红兵并不担心,明德实验培养出的学生会因此处于竞争的不利位置,一方面,目前明德学校的改革重点放在启蒙阶段,这批一二年级的孩子高考时,至少是2025年;即使是明德目前年级最高的初二,面临高考也要4年后,按照国家2017年高考改革的大方向,对综合素质的考察,也是对明德这类学校有利的,此外明德目前所有教学改革,都是参考国家所要求的知识点。 “等到明德现在的一年级孩子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大概是2030年左右,那时候还有没有高考我们不能确认,但可以确认的是高考的考核会越来越综合,而这些孩子也应该很能适应社会,这是他们从小一直在学的。”深圳教育圈一位资深人士评价这场明德实验学校的改革。 程红兵心情复杂:有效仿者,也有等着看笑话的,但明德实验学校的“混血”身份和各种招数,目前暂时是独一无二的,但只要有心、条件许可,也是可以复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