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  用户登陆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 页 >> 教科综合 >> 正文
郝景芳:“未来可能是每个人教育每个人”,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与教育
时间:2017-04-05  来源:admin  

 

   谁曾想到,未来到来得如此之快?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深蓝”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时,大家都说,在国际象棋上电脑下赢人类不难,但围棋下法无穷无尽,电脑永远不可能胜过人类……而仅仅一代人之后,人工智能“AlphaGo”就在网上挑战了全世界的围棋名将,战无不胜。人工智能,打破了又一项人类的专利。

   AlphaGo60连胜之后,未来将会怎样?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吗?它会像几百年前纺织机令大量工人失业那样,将我们从工作岗位上赶下来吗?我们的孩子将来会怎样生活?怎样的教育,才能面向“人工智能社会”这一未来?未来之一:人工智能社会


   我们站在技术发展十字路口的节点。
   很多年后回头看,我们也许会看到一个时代转折的关键期,就像从中世纪走向工业革命的历史转折点。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处在自动化时代的边缘。


   工业化时代是一个人的劳动由非标准化向标准化过渡的过程,而自动化时代是一个人的劳动重新向非标准化过渡的过程。
   这句话可能说得有点拗口,我用大白话再翻译一遍:

   之前几百年要生产“一样的东西”,未来几百年要生产“不一样的东西”。


   这个过程是历史的复现。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有两重变化互为表里:一重是劳动的标准化,一重是产品的标准化。

   农业社会自己做自己的事,每个家庭和作坊自己生产,产出质量千差万别。工业社会通过机器参与、流水线作业、巨型组织,让每个人做相似的事。工业化社会,走到全世界都能看见一样的产品。人类还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出现过如此丰富的供应,商品多到供大于求。只要你能买得起,就能买得到。工业时代巨变的标志是机器的出现。


   我们将会看到,下一轮时代巨变将是机器人的出现。
   我们人类提高劳动生产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降低劳动成本,另一种是增加劳动价值。前者在工业化时代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机器让人力以更加熟练和井然有序的方式生产,提升工业产量。劳动者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安插在哪个位置。

   这个过程的极致就是机器人出现。不断的机器化、流水化、自动化,必然走到这一步。机器人比人类更快捷、稳定、精确,早晚有一天,机器人劳动会便宜可得,工业流水线上的几乎所有标准化工作都可以交给它们。


   这些变化很多人都说过,在此不赘言。只是很多人会从政府的角度去讨论这些事,但是很少有人论述市场的角色。事实上,在市场化社会,高度敏感的产品提供者几乎必然会想到另外的平衡之道:供应与机器人生产的产品相抗衡的人力产品。
   那就是非标准化人力产品。

   也就是说,当人不再用来降低成本,就需要用来增加价值。


   用大白话说,就是人跟人不同的时代到了。
   非标准化产品一直都存在。做品牌的人知道,只有高度特异化才能有优势,例如奢侈品和设计品。

   这种非标准化产品在机器人时代会迅速蔓延。人们不得不开始思考“我能做什么”,而结论必然是“我能做和机器人不一样的事”。机器人会迅速占领所有标准化领域,而人类在各种差异化产品的供应中寻觅新的领地。


   这个过程是被动的,一如工业化时代对农业人口的驱动。但也因为被动,所以会大规模且不可阻挡。我们会经历新的时代转换:被迫回到个性化时代。也许有人说,比个性也没用。人工智能已经非常聪明了,将来会更聪明,它们也能提供个性化产品,比人提供得更好。现在不是已经有很贴心的定制化服务了吗?更贴近消费者的个性服务。
   是的,没错,人工智能小助手可以提供更贴近消费者的服务,但这也就是它们的瓶颈。
它们是围绕消费者的个性做文章,而不是以自己的个性做文章。

   它们的产品,差异的源头在于消费者,而不是劳动提供者。


   在信息化社会,我们会看到大量个人定制的产品:你一打开网页,看到的就是你熟悉的页面和喜欢的话题,你需要的产品正按照你的购买习惯推送到手边,你进入的信息世界是符合你身份地位的。
   信息足迹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足以对你的喜好做方方面面的探查,一切都记录在案,一切都经过分析,你的购物习惯、看片品味、争吵方式、审美特征,都会被人工智能忠诚地记在心里,并给你提供贴合你习惯的个性化精神服务。你接收到的信息,会是你的偏好带来的选择。

   就像一个喜欢吃薯片的人,坐在电视前,不断被送上薯片。


   你会越吃越多。
   这不是真正的个性化:你只是作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工业流水线上的一个服务对象,被它们的标准化作业“个性化”了。

   你只是一个消费者,作为价值的需求端存在于经济系统中,你的个性化只是人工智能为自己积累的数据,是它用来丰富算法的案例资料。


   如果被动接受了被推送到眼前的所有信息,有一种可能,就是你的精神世界越走越窄。“被个性化”的结果之一是狭窄化:你所看到的信息、你了解的观点、你的行为思考方式,都越来越从属于某一个“信息茧房”,以为世界就是被推送到你眼前的样子。这就是人工智能对我们的终极遮蔽:它根本不需要有自我意识,只需要按算法不断强化我们某些思想偏差,就足够把我们的思维固定在一条越走越偏的路上。
   当恐怖主义者进入信息茧房,他相信他做的一切都是正义的。

   真正的个性化不是这个样子。自动化时代需要的劳动价值也不是这个样子。


   自动化时代需要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个性化,而最重要的是劳动者的个性化。只有人的精神个性,才是这个机器人时代人类劳动的真正价值。
   我们最终要回到未来的田园牧歌了,带着我们从三百年工业化时代学来的全部知识技术,回到属于个体劳动者的前工业时代。

   在未来,人类劳动者的产品需要像手工业时代一样,人人不同,以差异化达到价值。


   在未来,工厂机器流水线留给机器人,人会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人的独特性会体现出来:思考、创造、沟通、情感交流;人与人的依恋、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好奇、热情、志同道合的驱动力。
   根本不是计算能力和文书处理能力,而是人的综合感悟和对世界的想象力,才是人和机器人最大的差别和竞争力。

   创造者的个性化才是产品的价值所在。


   到那个时代,我们的社会方式也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现代社会对一个人影响最大的制度莫过于工厂化标准式教育,以及螺丝钉式的终身职位。然而这两种方式都不再适合未来与人工智能竞争的后工业时代。维系这些方式,只会让人类显得越来越拙劣。
   比赛标准化考试和螺丝钉精神,人类是比不过面无表情的机器人的。而这失败本身不是人的悲哀,这种比赛才是人的悲哀。


   未来的出路在于人的个性化。

   未来的世界,也需要截然不同的教育体系。
   未来之二: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
   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其实是一个非常晚出现的产品,一两百年的时间,是完全适合于我们的工业体系的。

   工业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标准化。工厂把每一个人放到标准化的位置上,把每一个人训练成一个螺丝钉,在大工业体系中获得一个自己的位置。标准流水线生产,催生了标准化的教育体系。


   这种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能够做题目的、能够在标准化课堂里面上课、能在流水线上做螺丝钉的人。
   而这样的人才将来前景是什么样呢?我们培养出像机器人一样的人,而这样的人最终会被机器人所取代。

   仔细想一想,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甚至是有一点可怕的前景。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未来的教育需要和现在这样标准化的教育系统不同,如果我们还持续着这种所有的学生坐着像机器人一样上课和答题的教育系统的话,我们很难面对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要从需要什么样的人,推回到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我个人的想法,与其说是我们需要某种学校,设想一个很完美的学校,不如说我们需要一个教育的生态系统。


   我自己觉得,未来会是一个所有人教育所有人的时代。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时代变化的速度。在未来的时代,很可能学校是不能满足我们的教育需求的,因为学校中培养人只能培养到20岁。在我们父母的那个年代,大家会觉得大学学了一个专业真的就能够用一辈子,用到五六十岁毕业,可以指望专业去吃饭一辈子。可是到了我们这个年代,几乎没有人觉得我们现在在学校里面学的东西就够用到一辈子,甚至是连十年都用不到就需要学习一些新的东西。未来更如此。

   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需要一个更加灵活的、能够终身学习的、在学校系统之外强大而良好的教育生态系统。


   我们需要的首先是人性化的教育。
   当很多重复性、标准化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时候,那么我们的工作会从哪里来?

   很显然,我们需要去重视那些重复性标准化的工作所不能够覆盖的领域。包括什么呢?包括创造性、情感交流、审美、艺术能力,还有我们的综合理解能力、我们把很多碎片连成一个故事这样的讲述能力,我们的体验。所有这些在我们看来非常不可靠的东西,其实往往是人类智能非常独特的能力。

  现在人工智能并不能做到情绪识别、自我推动和情感交流。它在很多地方的识别不如一个直觉性很强的小孩子。人的这些能力并不是程序化的计算能力。我们需要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去反推有哪些是我们人类最独特的地方:综合联想、艺术创造、情感交流,这些是我们目前的教育系统里面并不重视的东西,但是在我看来,会是未来整个市场上最需要的一些东西。

   所以我们会需要一个真正的人的教育机构,自我认知、艺术教育、创造力教育、综合能力的教育。通识教育和情感教育,这些必须是很普遍的。


   其次,我们需要定制化教育。

   未来的教育我们会需要什么呢?我们会需要每一个人给自己制定一套培养方案。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现在所有人都要从小学按照教学大纲、中学按照教学大纲、大学在一个非常小的领域里面按照教学大纲去学。但是在我们这个时代,职业实际上每天都在更新换代的,每年都听说一些新的职业,以前是完全不知道的。未来新的职业会越来越多,层出不穷,花样繁多。一个人如果想进入一个职业,他可能需要的教育是来自很多领域,很多专业的。
   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应该完全有能力给自己制定一套培养方案,并且从各种渠道去寻求到自己的教育。他需要按照生涯发展的方向,从多个专业里选取自己相关的部分。

非标准化时代,需要个性化教育。我们需要有教育选择的能力,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定制自己所需要的学科教育。


   第三个设想是作为服务的教育。
   这涉及到对教育的理解。现在很多做新式教育的人都在做互联网平台,做非常棒的教育产品。在网上也能看到很多新式的教育视频和教育软件,但是其实我们需要回过头来想一想,教育是什么?
   教育仅仅是公共福利吗?现在教育、公立学校教育都是由财政提供的教育福利,但是这个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教育的质量会仅仅取决于财政支出,如果财政困难,那么我们可能整体的教育水平都要下降。这样的话,整体的教育系统发展有一个约束上限。
   教育仅仅是一种产品吗?当我们说教育是一种新的免费的互联网的产品,我们忽略了一点是,其实我们从小到大都能得到很好的免费的教育产品,就是我们的课本。课本是全国一样的教育产品。如果教育仅仅是产品的话,那么得到同样课本的人应该都得到同样的教学成果。但我们知道明显不是这样的,环境不好的小学和好的小学教学质量完全不一样。未来的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其实也会这样,同样一个可复制的教学视频,在不同的人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教育仅仅是钱的投入吗?很多地方花几亿建一个中学,这个大楼建得很好,但是我们早就听说过这一句话,教育非大楼也,乃大师也。好的大楼就能够保证好的教育吗?有多媒体教育就可以吗?不是。我们要回归到教育更深层古老的本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育其实是需要人的教育,用自己的智慧、内心和生命去做的一件事情。
   在未来的互联网时代,其实恰恰不可能忽略掉教师的作用,而是把教师的作用突显出来。所有人都能看到免费的内容,内容本身不是差异,这个时候谁能够提供更好的教师服务,才是真正未来教育所需要的。
   小孩子如果只是看电子产品,其实是不能学习新东西的,无论语言还是数学。小孩子是通过跟母亲的眼神互动、表情肢体互动,情感识别来学习新东西的。越是在一个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越是要把人的温度加到教育里面来。


   所以,我自己的设想,未来需要的是一个灵活的、人与人的教育生态系统。把刚才所说的几条串起来,就会推出,未来很可能是一种新的、小规模的灵活作坊制的师徒制的复兴。这可能是一种复兴,也可能是在互联网社群时代所能够看到的科技带来的改变。

   为什么会是小规模、作坊式、灵活式的教育呢?一个人需要定制化教育,他需要在这个地方学习文学,在另一个地方学习编程技术,在另一个地方学习美术设计,像这样一种定制化的教育,不可能在一个学院里面完全都能得到,但是未来他可以在很多的工作室开设的课程里面得到这样好的教育。

   未来很可能是每个人教育每个人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终身学习。

   在这条路上,我可能会找人学习一门知识,也会开堂讲学收学生。我们或许真的能够像孔子说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谁也并不比谁高,但是我们都可以作为学生、作为老师去学习新的东西,去教授新的东西。


   我们需要保持对自我的更新能力,才可以跟得上这个时代的发展,才可以把人与人的交流,人与人的温度带到教育中来。唯有这样,才可能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创造出一些不一样的、更综合性的个体,一种能够真正和人工智能相竞争的新的个体出来。
这个时代是人类发展一个大的时间节点。
   像这样灵活的教育模式,像这样小规模的手工作坊式、私塾式的教育,在人类各个国家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上千年的时间。但是在大工业时代,由于有大工厂,我们要求每个人都变成螺丝钉。于是我们在最近两百年创造出了我们现在的工业教育体系,就是让每个人像螺丝钉一样的坐在教室里面听一样的课程,答一样的标准答案的教育体系。
   但现在,也许大工厂很快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未来的产品价值在于人的价值,有丰富完整的个性和自由创意的心灵才是新时代的产品需要。


   所以,我们也许会见到人类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灵活时代的到来,人类从工厂重新迈入江湖。这个江湖时代我们会有许许多多有新型的教育机构,新型的教育模式,发展出新的教育生态系统。至少,我自己希望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