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吴清友”的人走了 |
时间:2017-12-02 来源:admin |
本文授权转载自:商业人物(biz-leaders) 作者: 何思妤 7月18日晚间,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在位于台北的办公室突然昏厥,救护员赶往现场施以心脏电击等急救,仍回天乏术,猝逝于送医途中,享年67岁。 他算不上一位顶级的企业家,但他是一位最顶级的书店老板。如果没有诚品书店,台湾固然依旧是台湾,但宝岛缺失了最夺目的那颗明珠,一定会黯然失色。 壹 “诚品的成立不是为了商业模式的成功,大概是一个40岁的中年人、中年危机的中年人在寻求一个此生今后何去何从。” 2012年5月,在上海“华人企业领袖峰会”上,“商业人物”创始人迟宇宙见过吴先生一面,对他的演讲印象深刻。他说起了诚品的缘起,说起了艰难度日,说起了坚持,也说起了文化与商业的碰撞与融合。 1950年10月,吴清友出生于台南县将军乡的贫穷渔村。小时候,父亲受人连累破产,从董事长变成挑粪喂鱼的工人。但父亲在做工还债的日子里,坚持“苦,也要苦得清清白白”,无论富有还是贫穷,都要坚守一个“诚”字,诚以待人。这种品格给了吴清友滋养一辈子的养分。 完成台南高工的学业后,吴清友北上至台北工专就读机械科,毕业后曾在高职当过老师、待过皮包工厂,后来进了诚建公司卖起厨具设备。受父亲影响,吴清友口才极好,善于站在对方立场说服别人,做成生意。后来老板赴港定居,把公司卖给当时31岁的吴清友。尔后,吴清友又投资房地产与证券公司,并将“诚建”做成台湾厨具设备的龙头,拿下了80%的市场占有率。 1985年,挣到人生“第一桶金”的吴清友在阳明山买了一块地准备盖房子。一位风水先生告诉他:“吴先生,你要赚钱,那房子要朝南;你要健康,那房子要朝北;但如果你希望让生命积累一点智慧,那你的房子要朝东。” 吴清友选择了让房子面向东方。事实上,那时的吴清友正面临“中年危机”。 “很幸运在我30多岁的时候,刹那间,我累积了很多财富。可是我觉得,这些财富和我自己的努力不成正比,我并没有拥有这些财富的正当性。”面对财富瞬间快速增长,他开始思索生命的意义。 1988年,患有先天性心脏扩大症的吴清友与死神擦身而过,那年他39岁,赴香港动第一次心脏手术。当时吴清友在5个多小时的手术中,心脏曾一度停止跳动,经过大量输血抢救,才从鬼门关走出来。 他走下手术台后对家人说:“我从诚建尝到赚钱的滋味,但我吃一样、穿一样,生活没有改变,有钱不会让我比较快乐。我不害怕死亡,但怕死后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 遭遇中年危机、生命瓶颈之后,他开始阅读哲学、宗教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希望从中找到人生的意义。《弘一大师传》和史怀哲的《文明的哲学》给了他最重要的影响,赫尔曼•黑塞的一句话“大自然是上天最伟大的创作,而人类最伟大的创作,尽在书本当中。”令他萌生了开书店的念头。 贰 1989年3月,吴清友找来雄狮美术艺术专门店的负责人廖美立,在台北敦化南路创立了第一家诚品书店。首月营业额只有60万元新台币,但到了当年年底,年销售额就突破了1000万元新台币。 但即便是这么好的营业成绩,诚品还是经历了长达15年的亏损。对此,吴清友在开店之前已有心理预期:“原本准备了一笔钱,打算赔5到8年,但没想到除1998、1999年曾小赚之外,诚品几乎赔了15年。” 吴清友囊中羞涩,只得对外募资,国巨董事长陈泰铭、宏碁创办人施振荣、和硕董事长童子贤与高铁董事长殷琪,都出手相助。然而,诚品长期交不出漂亮的成绩单,股东陆续抽资。 在最困顿的时候,吴清友也没有想过放弃,他拿着厚厚一叠计划书四处找银行,还卖家产投资诚品,连他太太都忍不住说:“你真的都不帮儿女想一下?”而吴清友不只一次对女儿说:“诚品不能失败!我们不能成为负面教材。” 吴清友开书店不是为了赚钱,所以他的书店也就不按赚钱的模式来设计。 诚品成立之初,专卖艺术与建筑类书籍,书籍来源偏向进口和外文杂志,购书环境精致而讲求品味。诚品不但卖书,还安排了庞大而昂贵的商业空间作为画廊,同时为台湾本地艺术家创造才艺展示的平台。 吴清友坚持“连锁而不复制”的经营哲学,强调“场所自有精神”,家家都特色分明,有的像是个文化中心,除了书还有红酒;有的充满了时尚元素,甚至还有聚集年轻人的小型篮球场。 在传统书店,为了摆放更多图书,商家一般将书架设计得很高、很密集;诚品则反其道而行之,将书架设计得很矮、很宽松,所有图书都呈15度角摆放,让顾客能以舒服的姿态挑选。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吴清友不想与顾客建立一种“买与卖”的交易关系,而希望把诚品打造成顾客的一个心灵港湾,一个摆脱喧嚣尘世的精神圣地。 他表示,当你把顾客当成一个“消费者”,你所做的一切也只是让对方掏钱。而如果你把顾客当成一个人,你关注的就是他的感受,你所做的将变成通过诚品、通过阅读与对方“结缘”。为了建立和加固这种“缘分”,诚品书店还从1999年开始向顾客24小时开放。 此外,诚品书店还不惜成本地为顾客提供各种福利,包括演讲、座谈、表演、展览等活动,内容则涵盖文学、戏剧、舞蹈、美术等领域,这种活动每年会举办大约4500场。 对外演讲时,吴清友经常举这样一个例子:在台北的诚品松烟店有一个室内乐演奏厅,该厅是全台湾唯一达到国际水准的古典乐室内演奏场所,共有368个座位,光是维护这个演奏厅,每年就要亏掉大约300万元人民币。此外,诚品还有一个大讲堂,有在职讲师600多位,这同样是一个稳赔不赚的项目。 他把自己称作“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无论是公司遭遇紧张的财务危机,还是自己几度在病魔的死亡线上挣扎,他都从未放弃过附加在诚品上的梦想。 曾有记者问吴清友,难道你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诚品?吴清友回答,从来没有想过。他觉得连亏15年的那段岁月是对自己初心的一个检验,他很高兴自己通过了这个检验。 “诚品书店曾经是我赔钱的所在,有一天却也成为鼓舞我心灵的所在。”在2015中国绿公司年会上,回首当年萧瑟路,吴清友却说诚品赔钱的15年,是他一生中最丰富的时间,因为这让他看到了自己对生命态度的诚恳。“我不是一个笨人,但我不想做太容易的事情,而是要做自己认为有兴趣、有意义,或者做一些从来没有人用这种方式做的事情。” 叁 诚品创办28年,吴清友在经营路上经历了数不清的起伏。当然他也清楚如果不盈利,传播文化的志向也无法达成。他发誓,诚品一天不赚钱,他就一天不换车,结果,他的车子开了足足18年。所以他最终选择构建生态,通过其他项目反哺书店事业群。 2006年,诚品信义旗舰店开业时,吴清友就铺开了这种模式,诚品将整栋楼6层都租了下来,但传统意义上真正卖书的只有两层,其余楼层被外包给生活时尚、儿童馆、流行商品和美食等商家,分享其经营收入,而对方依托诚品品牌发展。 诚品真正扭亏为盈,是从依托书籍销售模式转向“百货公司”模式开始。 1994年,吴清友开始将诚建公司整并为诚品书店的餐旅事业处,并将餐旅设备、用品与餐饮等产品概念引入诚品。1999年诚品一度转亏为盈,更在2002年抢下台大医院地下街的经营权,用每天的现金收益解决财务困窘的燃眉之急。 2004年,诚品书店实现盈利。这一年,诚品被《时代》杂志(亚洲版)评选为“亚洲最佳书店”。 然而,即使取得如此成就,吴清友并不认为诚品已经成功,他解释说,“诚品书店只能被称为还活着。”在对外演讲时,他仍一再强调:“诚品书店不是商学院的好案例,却是我对生命的一种创作和探索。” 这一时期,诚品书店名声鹊起并开始向岛外扩展。 2012年8月,香港铜锣湾希慎广场的诚品书店正式营业,这是诚品走出宝岛的第一步。而在大陆,苏州早在2007年就赴台邀请诚品,而且拨出了一块上佳地段。2015年11月底,“诚品生活”在苏州金鸡湖畔落成启用。 据统计,如今诚品书店每年接待顾客1.2亿人次,其中游客约占一成,对于游客而言,诚品书店已经成为与台北故宫、日月潭、阿里山并列的必游景点。 台湾知名作家,时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龙应台说,“台北的诚品书店在广大的华人眼中,是一个重要的’台北文化’地标。这样的书店可以成功,不仅只是一个经营的技巧而已,它需要社会的多元开放,更需要数量足够的、相对成熟的读者群体。诚品的成功,意味着我们有一个人文的空间。” 现在的诚品已不只是一家书店,而是一家以书店为核心,兼营百货、餐饮、酒店的综合性商业实体。2010年,诚品书店将旗下42家最赚钱的大型商场综合店分拆出来,成立诚品生活。2013年1月,诚品生活在OTC上柜,融资6.5亿元新台币(上柜是指股票已公开发行但未上市,仅在台湾场外交易市场OTC交易)。 在当天的业绩发布会上,面对投资者,吴清友强调,一家企业要有“存在的正当性”,必须要为社会创造“benefit”(益处),而不只是自己获得“profit”(利润)。他将诚品的经营哲学总结为:“没有商业,诚品是活不下去的;没有文化和创意,诚品是不想活的。” 据台湾媒体消息,吴清友原定19日发表自传新书《诚品时光》。他在序言里还提到,“逐渐理解了上天给我这个创办诚品的好因缘,是要我珍惜生命的每一种时刻”。谁承想,竟传出病逝消息。 龙应台闻讯发文,书店可以只是卖书卖纸卖文具的商店,吴清友却把它做成生活的美学、文化的指标、对心灵境界的坚持。“我感佩他对台湾的付出,尊敬他对华人世界的贡献,但是更心疼他白了头发的辛酸。” 当生命归零,天堂又多了一个爱书的人。 愿吴先生一路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