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  用户登陆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 页 >> 两岸四地 >> 正文
三色幼儿园的“资本论”:中国早教丑陋的原始积累
时间:2018-01-23  来源:admin  
教育资本的疯狂扩张中,反而带来了“去教育化”的背道而驰,破坏了教育产品的内在规律。于是“学而思”把学生训练成奥数机器,三色幼儿园把孩子扎成了筛子!
 
2017年11月22日三色教育机构的CFO还在某论坛上津津乐道于资本如何推动中国早教的发展,而就在当天下午,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管庄的三色幼儿园家长向警方报案,控诉该幼儿园涉嫌虐待孩子。第二天,恰逢美国的感恩节,媒体开始纷纷报道这一骇人听闻的事件,这难道是三色幼儿园给公众的“节日问候”?
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使不起眼的“看孩子”的事儿也变成了产业,早教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无孔不入的资本也闻风而动。
记得中国股市(沪市)达到6000点那阵子,一辈子收入微薄、省吃俭用的街坊老爷爷都激动地开了户,这情景很像当前投资幼儿园的热潮,三色幼儿园两个月前就刚在纽交所上市。
但股票与早教之间……此时我想起了俞敏洪。
 
坊间传闻,几年前,新东方在美国上市后不久,俞敏洪便大呼上当,后悔不该上市,因为他曾经希冀的“教育产业”基本上只剩下产业了,他已经失去了对教育的掌控。
在资本的淫威面前,一切指向业绩、效益、利润,企业家的“情怀”没有被狗吃了,而是被卷进了资本的漩涡,除了扩张、再扩张,别无选择。
三色幼儿园在上市之前便已经近乎疯狂地开设分店(自营也好,加盟也罢),与新东方上市后并无二致,也就是说,这种疯狂还将继续下去,越快越好!
“多快好省”在别的行业没准儿可行,但在教育行业,不好说。当教育具备公共产品和商品的双重特性时,矛盾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教育作为特殊商品,有时很难对其质量予以准确地定位。换句话说,当教育以公共产品的面目出现时,公众对它的社会认同感往往容易掩盖其实际的效果。
 
在早教行业便掩盖得更深。作为实际受众的学龄前儿童,对幼教老师服务质量几乎无法做出准确的评判,幼儿园之外的家长更难以觉察其中潜藏的问题与风险。
与此同时,作为早教提供者的幼儿园(一般是公司形式),在资本的驱使下,低薪雇佣素质差、水平低的幼教师资,以谋求利润(也可能是暴利)空间。
暴利中产生暴力,甚至虐待,公共产品的社会性完全丧失,教育商品的价值完全扭曲,这就是中国早教原始积累时期的野蛮与丑陋——“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教育资本的疯狂扩张中,反而带来了“去教育化”的背道而驰,破坏了教育产品的内在规律。于是“学而思”把学生训练成奥数机器,三色幼儿园把孩子扎成了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