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读研怎么读? |
时间:2015-05-06 来源:admin |
台湾的研究生教育,始自日本侵略者在台湾地区的殖民统治时期,但台湾当前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研究生教育没有太多的继承性。1951年台湾开始设立研究所,1961年台湾政治大学的政治研究所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成立了全台第一个博士班,揭开了台湾博士教育新的历史。自70 年代中期以后,台湾的研究生教育进入了繁荣时期,其学生数量的增长曾一度超过了本科和专科的增长数量,成为台湾高等教育工作中的重点。时至今日,台湾的研究生教育已经十分发达,那么在台湾读研究竟是怎样的? Number1:有用的教育 和大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相同,台湾研究生教育也注重学以致用。毕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硕士阶段是本科生和走上工作岗位之间的一个过渡,学生期望在此习得将来在工作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同时台湾的就业压力很大,因此造成了台湾的研究生教育重实用性。以法学为例,法学院就是在教可以学以致用的东西,学院经常找在法院、律师事务所工作的人来讲座、上课,生怕学生不懂怎样实践。上课常常也是讨论法院的判决,论文写的也都是实际的问题。 当然,能不能学到有用的东西是个世界性的难题,美国、欧洲的学校也在理论科研和实际上存在脱节,台湾自然也不例外。不过,这也和老师有着很大的关系,搞应用学科、在外面有兼职的老师就会偏重实用性,能帮学生拉关系、找工作;搞基础学科、理论科研的、整天教书的教书匠就偏重理论,实用性就差些。 Number2:国学的传承 台湾的国学教育发展得比较好与台湾的历史息息相关,也和当地的教育体制相关。从小学三四年级起,学生开始文言文的学习,包括诗词,学生被要求背诵三字经、唐诗宋词等经典,台湾的幼儿园、小学几乎没有不读经史的。在之后各个教育阶段的考试中,经典名著如《论语》以及古诗词等也是常考考点。 在大学教育中,国学主要集中在文史哲科系,其中讲中国哲学的学者也多集中在中文系,故中文系是国学教育的集中地。中文系的老师在授课时,都是按辞章、义理、考证的逻辑顺序进行,可见中文系实质上就是一个传统的国文系。台湾大学号称继承了北大的传统,即胡适以来的整理国故之风,而师大这些在传统文化方面更多是延续清朝的朴学考证等。 有国学传统并不代表着台湾的教育闭塞,和国际接触少。台湾的本科阶段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多门全英文授课的专业课程,所以在研究生阶段并没有很强调英文课程和国际化。但台湾对第二外语的学习很重视,不少导师也强调第二外语的重要性,如台湾大学一个学期的公共日语开设五十多个班,有很多时段可选择,以鼓励大家选修。台湾有很多学术研讨会,特别是去发达国家学术交流的机会。不过其国际化目前远不及香港、新加坡、韩国、日本,但是比大陆强很多。 Number3:讨论式学习 和大陆研究生要和导师商量选择修哪门课程不同,台湾的研究生课程比较自由,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和导师商量选课。这其实反映的是台湾研究生教育的一个特点:从以前的以教师为中心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老师不会照本宣科地讲一些陈旧的理论,而是会根据最新学科进展和学生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同时让教学更多地结合实际,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切实地解决问题。 台湾的导师“为学生服务”的特点在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在欧美的顶尖大学里,老师授课时都会默认你事先习得,因此讲课很快,信息量很大,但弊端就是学生未必能及时消化,要迅速吸收课堂的精髓还不那么容易。大陆的老师在授课时,也是默认很多知识学生已经习得,因此这部分内容并不会在课堂上细致讲述。台湾大学的老师则人情味浓厚些,更有耐心、细心,由浅入深生怕你不懂。其实这也和当地的教育情况有关,台湾学校多学生少,学生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基础普遍比较差,普通高校的老师已经习惯这种耐心、细致的讲解。 台湾的每一个硕士班、博士班都要上一门“研究方法”课。这门课是写论文所用的方法,有量化、质性等内容。这门课很正规,不像大陆大部分是导师指导学生该怎么写论文,而没有专门的一门课。导师很重视同学的报告,有的课程是老师讲半个学期,学生做半个学期的报告。同时,考试形式也更加多样化,进行笔试的科目很少,大部分都是自选题目做报告。不少专业的考试很少,比如台湾师范大学的华语文学专业,但是不少专业又有不少考试,甚至是期中考试,如同是师大的管理专业。 Number4:双导师制度 和大陆的导师负责制不同,台湾研究生的教育方式类似于双导师制。学生会有两个导师,一个是生活学习方面的导师,可简称为生活导师,该导师主要负责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导师有义务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生活情况等相关信息,以便在学生遇到紧急情况时予以适当的帮助,比如生重病、家庭遭遇变故等。生活导师没有学历和职称方面的限制,并且他所负责的学生也没有名额限制。 另一个是指导教授,主要工作是负责对研究生的论文进行指导,可称为科研导师。科研导师一般在研二才会有,主要工作就是协助学生进行科研,完成论文写作。学生在研一时有机会选修科研导师的课,然后自由选择科研导师,而科研导师也对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当然,也有的学生在读研之前就已经决定了要跟哪个科研导师,在其读研阶段他就会跟该老师联系,帮助老师做一些项目、研究,老师也会给予一定的报酬。理工科的科研导师一般项目较多,一个月一般导师会给做项目和课题的学生约合1000到1200元人民币作为报酬;人文类的科研导师项目较少,给学生发的补助相对理工科要少很多。 科研导师招生名额受课程量和科研计划的限制,一般科研导师要提交科研计划,会说明本学年会进行哪些课题和项目的研究,需要招多少研究生,然后根据课程量和科研计划来招研究生。如果导师课程量较大,即他需要把很多精力用于教学,那他招收的研究生数就少;如果导师课题较多、科研任务较多,招收的研究生也就越多。一般而言,一名科研导师一届所带的硕士研究生(不包括在职的硕士)大约3人左右。另外,学生研究的自主性较强,所研究的主题并不一定要和导师研究的主题一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本专业内进行研究。 Number5:10万字硕士论文 毕业论文是整个研究生阶段的核心,可以说整个研究生阶段都在围绕着毕业论文转。研一就会开始选题,导师会协助选择,并且对选题把关比较严格,会不断修改。台湾研究生对论文的要求比大陆要高很多,质量和字数都要严格得多,字数一般是大陆的至少两倍。台湾大学法学院的硕士毕业论文是10万字,远多于大陆要求的3万字。博士的要求一般是20万字以上,且要求全英文写作。 台湾研究生的论文审核相较大陆而言也更加严格,论文最终评审是盲审,其盲审团一般都是真刀真枪的专家团队。学生论文不能通过的情况也较为常见,对于未能通过论文评审的同学,只能延期毕业。 在发表论文方面,台湾研究生和大陆的研究生一样,都面临较大的压力,一般院校规定,研究生阶段学生需要在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一篇文章,学术期刊的等级根据学校的不同而不同,但和大陆不一样的是,很多学校要求发表的论文是全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