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标 题 |
作者/单位 |
文献来源 |
摘 要 |
1001 |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对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
张雷龙; 山西省永济市教师进修学校; |
教育理论与实践 ,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2008年 S2期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显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教学形式,目前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已经得到普遍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能够促进课堂有效教学,但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对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有限。 |
1002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问题析解 |
李允;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中国教育学刊 ,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2009年 09期 |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之所以对学校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学改革收效甚微,是因为没有在触及教学与信息技术本质的意义上进行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教学要素基质与派生的本末倒置;教学过程预设与生成的顾此失彼;教学媒体传统与现代的随心所欲;教学资源显性与隐性的形神分离。 |
1003 |
民族传统文化整合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探究 |
王佑镁; 陈敏; 温州大学教育技术系; 温州市七都镇中心小学; |
中国电化教育 ,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0年 01期 |
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技术性和人文性特征使其成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本文结合案例分析,阐述了民族传统文化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策略:在科技文明发展历程中挖掘信息技术教学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创设和开展民族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在多样化学习情境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意境等。通过这三条路径进行教学设计创意与实施,可以实现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
1004 |
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 |
张秀梅; 杨改学;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
中国远程教育 , China Distance Education,
2001年 07期 |
自去年教育部提出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决定后,各地的中小学校都在忙于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在本质上明显不同于以往的计算机课,它内含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目标,所以这是一次创新的实践。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一线教师将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问题,这需要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去研究、去解决,这样才能在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实现真正的教育创新。因此笔者认为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教师还应同时提高以行动研究方法为基础的教学研究能力。 |
1005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文化内化问题 |
李艺; 殷雅竹;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教育研究 ,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1年 10期 |
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的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基础性信息技术教育。这种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三个层面的涵义 :“领进门”、“个性塑造”和“文化内化”。“领进门”和“个性塑造”是达成“文化内化”的基础 ,而“文化内化”是“领进门”和“个性塑造”两个层面的本质升华 ,三个层面构成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信息技术教育不能单纯地等同于上信息技术课 ,不能被理解为是一种对有关软件产品的使用训练。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的技术训练并不以作用于学习者的未来为主要目标 ,而是定位于服务他们当前的学习和生活 ;在整个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 ,通过其他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学习者逐渐形成的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 ,领悟到的信息技术方法 ,才最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未来 |
1006 |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自我发展 |
卢晓白; 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 |
中国成人教育 , China Adult Education,
2009年 11期 |
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迅猛速度向前发展,它推动着社会各方面不断进步,人类社会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教育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变革。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许多新变化、新特点。网络信息成为教育的主要资源,网络学习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如何适应网络…… |
1007 |
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研究 |
刘丙利; 赵百杰;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 济南市第三中学; |
当代教育科学 ,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Science,
2009年 18期 |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目的是为了获得最优化的教学。对于教学设计能力,我国教育部师范司则认为是教师在具备基本专业知 |
1008 |
论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趋势 |
宫淑红; 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技术系; |
当代教育科学 ,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Science,
2009年 18期 |
教育技术学起源于二十世纪初,近一百年以来,教育技术学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不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贡献。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94定义的出现,理论和实践领域的发展,表明教育技术学已经不再是一些媒体应用的经验和随意的漫谈,而是正在形成自己的体…… |
1009 |
对教育技术学发展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 |
陈晓慧; 东北师范大学; |
现代远距离教育 ,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2009年 04期 |
教育技术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它的生存境况。不少学者已经感到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前景并不明晰。其一,教育技术学自身的学科(暂且称之为学科)知识脉络不明确,缺少独特的自成一体的理论架构;其二,在教育技术学内部也很少产生真正富有创造性的技术元素,大多数是 |
1010 |
国内教育技术学研究热点分析 |
李军; 陈集炎; 何剑; 广西工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 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2009年 04期 |
根据词频分析法,得出2004—2006年间国内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热点,包括远程教育、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职业教育、网络教育、课程整合、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网络课程等,对这些研究热点的背景及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研究热点与社会的环境及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 |
1011 |
在实践和体验中感悟教育技术——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材建设与试用体会 |
沈书生;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05年 11期 |
为适应我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需要,2005年6月教育部师范司审定通过了两套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材建设方案,并于9月中下旬分别在江苏省仪征市和河南省鹤壁市进行了面向教学人员的初级版教材的试用培训工作。由祝智庭教授主编,华东师大、南京师大、首都师大、华南师大和西南师大…… |
1012 |
现代教育技术对基础教育的挑战 |
唐盛昌; 上海中学; |
上海教育 , Shanghai Education,
1998年 06期 |
我们即将进入21世纪,在这世纪之交世界正处于历史性的大变动之中,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变革瞬息万变。以电脑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上最重大的技术突破,它当然会对人类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这就促使教育,包括基础教育要面对着历史上最深刻的变化——人类知识体系的变化、教育环境的变化、教育需求的变化,一句话,教育正面临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挑战。现代科学技术对基础教育的挑战,集中反映在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和应用上,现代教育技术对基础…… |
1013 |
浅析现代教育技术对中小学教师的影响 |
刘彦华; 沈阳师范大学; |
辽宁教育 , Liaoning Education,
2006年 Z1期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科技的发展导致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文化观念的深刻变化。从此,人类进入了工业化社会的高级发展阶段——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推动着各行各业技术的进步,带来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也给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教师如何应对…… |
1014 |
对现代教育技术认识和应用的误区 |
谢彪; 江苏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214028; |
技术物理教学 , Physics Teaching In The Secondary Specialized School,
2005年 03期 |
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现代化的飞速发展,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俨然成为了一种潮流.目前人们在教学中存在一些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误区,需要引起重视. 1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模糊不少老师认为在教学中使用了计算机,应用了多媒体课件就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式就先进,教学手段就现代化,自己就教得…… |
1015 |
美国数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亮点——数学教育技术 |
张晓贵; 浙江省台州学院数学系;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Maths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2004年 05期 |
数学教育历来在整个中小学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社会对其成员的数学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决定了数学教育在现代教育中所具有的相当高的地位.而数学教师是数学教育中的决定性力量,数学教师的知识、技能等直接…… |
1016 |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意识的内涵及其培养 |
江文化; 湖南工业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
教育探索 , Education Exploration,
2009年 04期 |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是要求中小学教师要能充分认识教育技术的内涵,认识到教育技术是教师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具有在实践中自觉学习和应用教育技术的主动性,具有对教育技术进行评价和反思的意识、终身学习的意识等。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要重视发挥技术培训的作用、教育技术骨干的服务和指导作用、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以及各项评比竞赛活动的作用。 |
1017 |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作文课堂教学 |
徐光立; 山东临朐县蒋峪镇中心初中; |
中学语文教学 , 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2003年 10期 |
在新课程实验的教学实践中,我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作文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电教媒体 激活创新思维 教书三十余载,每逢阳春三月草木萌发,桃红柳绿,我都领着学生到田野踏青,去花园观赏,再回到教室指导学生作文。今年四月二十日,是山东潍坊市最盛大的节日——第20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我特意设计了一篇作文:以沂蒙人民的最宝贵的礼物——风筝为话 |
1018 |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05年 02期 |
2004 年1 2 月1 5 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有关要求,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而研究制定的,是我国有史以来所颁布的有关教师的教育行业内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标准》的颁布实施必将对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专业化水平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作为现代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一项必备素质,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标准》是指导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与推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普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求广大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教育信息化实践证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 |
1019 |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实践 |
陈越; 上海市第六十中学; |
人民教育 , People's Eduction,
2001年 08期 |
研究性学习课程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大方向之一。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帮助研究性学习课程跨越传统教学模式的障碍,尚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领域。上海市第六十中学所建的“研究性学习支持网”在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查找资料并最终自主确定课题以及公开性评价等方面作出了有价值的探索。本文试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描述中体现校园网创造的全新学习模式。 |
1020 |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动因及质变 |
韩艳梅;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
教育科学 , Education Science,
2002年 05期 |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机的融合为一体 ,将是 2 1世纪语文课程的发展方向。二者整合的动因主要有三 :现代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 ;现代新型人才观的要求 ;国内外课程改革潮流的推动。同时 ,二者整合引发了语文课程在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师生角色、教学过程、教学媒体方面的五大质变 |
1021 |
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整合的实现形式 |
李志文;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信息管理部; |
理论学刊 , Theory Journal, 2002年 06期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 2 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新型教学类型 ,它对于党校教育的信息化同样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1.数字化学习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一种观点认为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 , |
1022 |
重新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孙月圣;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
当代教育科学 ,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Science,
2009年 14期 |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总体而言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在中小学还处在尝试、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可以大面积推广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1023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问题析解 |
李允;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中国教育学刊 ,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2009年 09期 |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之所以对学校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学改革收效甚微,是因为没有在触及教学与信息技术本质的意义上进行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教学要素基质与派生的本末倒置;教学过程预设与生成的顾此失彼;教学媒体传统与现代的随心所欲;教学资源显性与隐性的形神分离。 |
1024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常规化实施的困境与突破 |
陈玲;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06年 05期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通过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这个目标绝非是几次公开课或研讨课就能实现的,必须通过日常教学中执行并贯彻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指导理念才能达 |
1025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缺失问题 |
孙咏梅; 江苏镇江新区姚桥中心校; |
小学教学研究 ,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Research,
2006年 08期 |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热点。大多数老师不再对“整合”望洋兴叹,都在积极地探索着,实践着。然而,笔者听了几节“整合”的课,情况并不尽人意,教者并未了解“整合”的真正内涵。案例1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莫高窟》时,为了让学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