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  用户登陆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 页 >> 高考作文命题分析 >> 正文
高考作文命题的稳中求新--分析
时间:2024-05-22  来源:  

一、高考作文命题的稳中求新


1、稳定是基调

稳定性,在高考作文命题中一直是基调;其重要性和目的在于确保考试的公平性、一致性和可比性为所有考生提供一个公平的竞技场,使得每一位考生都能在相同的条件下展现自己的才华。同时,稳定性也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明确备考方向,确保教育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从历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延续性与稳定性来看,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这一脉络: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开启了话题作文的序幕,到后续诸如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的“诚信”等命题,都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在内容上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然而,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过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考生套作、宿构频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命题形式又逐渐演变为新材料作文,对考生的写作进行了更多的限制。

  新材料作文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材料作文,而是一种融合了多种元素的杂拌儿。它在材料中夹杂了主题、标题和范围等要求,以此来限制考生的写作,有效防范了考生的套作和宿构行为。近年来,又借鉴了美英国家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加入了写作任务的指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任务式新材料作文”。这种作文形式既保留了材料作文的开放性,又增加了任务的指向性,使得考生在写作时更加明确方向。

  二十多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历程,基本形成了一种以材料、主题、标题、人物等要素组合、拼凑的稳定态势。这种稳定态势不仅体现在命题形式上,更体现在对考生能力、素养要求的稳定性上无论命题形式如何变化,高考作文始终注重考察考生的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019年全国卷的高考作文题为例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题目要求考生围绕“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这一命题既符合了高考作文命题的稳定性要求,又体现了高考作文“立德树人”的主旨:

1)立德树人的稳

劳动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个人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倡导热爱劳动,命题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明白通过劳动可以实现个人价值,也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样的命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勤劳、踏实、自立的品质,从而实现高考作文命题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均体现了立德树人的稳定性,体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党的育人方针

2)为国选才的稳

高考作文命题除了“立德树人”,另一个使命是为高校选拔人才,为国家选拔人次。这一作文题目不仅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察,更是对国家未来人才的一次精神品质的筛选。通过学生对“热爱劳动”主题的理解与阐述,可以窥见其价值观、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这些都是国家选拔优秀人才时十分重视的素质。作文要求学生从自身做起,热爱劳动,这既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期待,也是对未来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因此,这一命题在为国选材方面展示了稳定性,确保选拔出既有才华又有正确三观的青年人才。

3)引导基础教育改革的稳

高考作文命题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引导基础教育的改革”。基础教育进入“三新时代”,更加需要高考指挥棒的引导。“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作文命题,不仅是对学生个体的品德培养,更是对基础教育改革方向的引导。它鼓励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劳动精神的培养,而非单纯追求考试成绩。这样的命题设置,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高考作文命题都有“引导”方面的考虑,显示了高考作文命题在推动教育改革方面的稳定性。

4)关注生活的稳

此作文题目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态度和习惯。它鼓励学生从生活的点滴做起,通过劳动去体验和感悟生活,这与新课程改革强调的“生活化”教学理念相契合。同时,题目也针对现实中一些学生不理解、不愿意劳动的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高考命题这种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引导,体现了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在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成长方面的稳定性。 

已经进入新高考模式的省份看,新高考命题在稳定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创新元素:更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考生关注社会热点、思考人生哲理同时,命题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旨在更全面地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品质。这种趋势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成熟与进步。

 

  2. 稳中求新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种成熟  

在保持稳定性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态势。这种态势不仅有助于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更能激发考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动能

稳中求新,是高考作文命题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保持稳定性的基础上寻求创新,这既是命题者的智慧,也是教育评估体系的一种进步。    

首先,我们来看看高考作文命题是如何在稳定中寻求创新的。以2022年全国甲卷的高考作文题为例,题目给出了《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选段,要求考生结合这一情景写一篇文章。这一命题既保持了高考作文一贯的对于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的考察,又在内容上进行了创新,将古典名著引入命题,要求考生对经典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这样的命题方式,既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的稳定性,又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

  稳中求新的命题方式,还体现在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引导上。以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的作文题为例,题目给出了关于“体育之效”的材料,引导考生思考体育锻炼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作用。这一命题紧密结合了当前社会对于青少年健康和体育锻炼的关注,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它也鼓励考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阐述,展现了命题的创新性。

  稳中求新所体现的命题成熟与进步,不仅在于命题形式的多样化,更在于对考生能力考察的全面性和深入性。稳,是确保所有考生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公平地展现自己的才华;新,则是为了激发考生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关注现实生活,深入思考社会问题。这种命题方式既避免了僵化和重复,又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从新高考命题的趋势来看,稳中求新已成为一种基本态势。命题者们在保持稳定性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使得高考作文命题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能考察考生的语文素养。这种趋势既符合教育改革的方向,也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成熟与进步。

  在稳中求新的态势下,我们也要看到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得失,从中找出根源,不断完善命题机制。  

 

3、稳中求新的高考作文命题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稳中求新的高考作文命题,作为选拔人才和引导高中教学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在这一变革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首先,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开放与限制之间的矛盾。高考语文作文的初衷是希望考生能够自由发挥,展现个性和创新思维。然而,为了防止考生套作,命题者往往会对作文主题、内容、形式等作出一定限制。这种做法对于防止抄袭和套作确实有一定效果,但同时也可能限制了那些真正具有创新思维和独特视角的考生的发挥。例如,2023年的全国新高考二卷的作文材料和要求:“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虽然给出了具有较大发挥空间的主题“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但在立意角度上给出的“放松,沉淀,成长”等立意角度限制条件,使得部分考生难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思考深度和广度。

为了平衡这一矛盾,近年上海卷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上海的作文命题材料非常简洁,给出一个哲思性的话题,给与考生广阔的展露个性、才华的空间。如2023年上海卷的作文题

“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除了给考生提示思辨性的话题之外,没有一个多余的限制性的文字。既给予考生足够的发挥空间,又能有效避免套作现象,更能检测出考生的真实水平。

  其次,感性与理性之间的矛盾也是高考作文命题需要面对的问题。过于感性的题目,虽然能够激发考生的情感体验,但很难检测出他们的理性思辨能力。相反,题目过于理性,则可能让那些擅长抒情和文学性写作的考生感到无所适从。在这方面,北京卷的作文命题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他们通常会给出两个题目,一个是理性的议论文,一个是感性的记叙文,从而兼顾不同类型的考生,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选择。

  再者,热与冷之间的矛盾也不容忽视。命题如果过于贴近社会热点,容易引发考生的猜题和押题行为,从而失去了考查的真实性和公平性。而如果命题取材过于冷僻,则可能让考生感到陌生和疏离,难以产生共鸣和深入的思考。从全国卷的作文命题来看,对于热点的处理呈现出起伏交错的态势,既不过于追求热点,也不完全回避;这也是一种成熟的摸样

  最后,我们还需要关注高考作文评分的趋中率问题。从历年高考作文的评分总结来看,进入第一类的考生比例较低,各地大体都在10%的样子;而大部分考生的分数都集中在二三档。这意味着高考作文评分对于考生的区分度较低,效度有待提高。为了提高评分的准确性和区分度,命题者需要在稳定命题风格和难度的同时,尽量选择主题、内容具有丰富内涵的作文命题材料,让不同层次、水平的考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近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新尝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积极的趋势。例如,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命题形式和内容也更加多样化和贴近现实生活。这些尝试不仅有助于提高考生的写作水平,也有助于选拔出真正具有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优秀人才。

稳中求新的高考作文命题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命题者需要在保持命题稳定性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优化命题方式,不辱高考作文命题的使命

另一方面,我们考生在复习备考的冲刺阶段,要对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主题、题材、形式有一个基本的把握。我们不猜题,不押题;但我们要清楚今年高考作文考什么,怎么考;还要知道今年高考作文为什么写,为谁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