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高考作文命题的稳态--分析 |
时间:2024-05-21 来源: |
二、本届高考作文命题的稳态
1、立德树人的稳: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核心使命 立德树人,自古以来就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中华民族教育思想的瑰宝。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立德树人更是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点,在近年高考作文命题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中国高考报告(2024)》中明确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人才培养在我国教育改革事业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是理解和把握本轮高考综合改革和命题改革的核心要旨。”这一指导思想,不仅为我国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高考作文命题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不难发现,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2023年天津卷的作文材料为例:“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一个世纪前,在津求学的青年周恩来撰写了这副对联,在交友处事与读书求知方面警勉自己。”这一命题,不仅考察了学生的语文功底,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处事、如何求知,如何承继当代新青年的使命与挑战、责任与担当;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立德树人的“稳”,不仅体现在命题内容的稳定性上,更体现在命题思路的延续性上。回顾历年高考作文命题,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哪个省份的命题,都紧紧围绕着立德树人这一核心。这种稳定性,不仅有利于考生备考,也有利于考官评卷,更能体现出高考作文命题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以2022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为例,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各地方卷,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立德树人的理念。如全国卷的“跨越,再跨越”,引导考生在体育精神的激励下,不断挑战自我,实现人生的跨越;北京卷的“在线”,则鼓励考生思考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网络世界中保持真实的自我。 分析2024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可能性,我们有理由相信,“立德树人”仍将是命题的核心。这种稳定性,不仅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也符合语文教育的内在规律。 2024年中国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2023年从美国开始的人工智能,在2024年陆陆续续运用到各个行业,它对世界的改变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是否看到新的使命与担当呢?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在军事、政治、经济上给予中国巨大的压力,这些问题的解决最终是不是要靠我们这些当代青年? 立德树人的“稳”,还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上。如2023年天津卷的命题,就引用了青年周恩来撰写的对联,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对立德树人理念的践行。通过这样的命题,可以引导考生去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立德树人的“稳”是高考作文命题的核心理念,它不仅体现在命题内容的稳定性上,更体现在对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深入贯彻上。在今年高考作文备考冲刺中,我们有理由关注更多富有创意、寓教于乐的命题出现,以更好地体现新时代的青年家国情怀和历史使命。
2、两个“世界”认识的稳:高考作文命题与学生内外世界的观照 高考作文命题,作为检验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一直备受关注。在众多命题方向中,学生对于自我精神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认识引人注目。这种认识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展现出了稳定性和连续性,成为了命题的重要维度。 首先,我们来看学生对自我精神世界的认识。这一认识主要体现在命题对学生内心感受和思考的引导上。以2023年全国新高考二卷的“青少年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为例,这一命题深入到了考生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反思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和空间渴望。这不仅是对学生内心世界的探索,更是对他们独立思考和自我认知能力的考察。这样的命题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表达欲望,让他们在写作中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最终都是发生在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 再来看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一认识主要体现在命题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和探索上。以2023年上海卷的“探索陌生世界”为例,这一命题鼓励学生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去关注更广阔的外部世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这样的命题不仅考察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热情和动力。 分析两个认识在命题中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我们可以发现,高考作文命题一直围绕着学生的内外世界展开,不断深化和拓展。这种稳定性和连续性不仅体现在命题内容的延续上,更体现在对学生认识能力培养的持续引导上。从近年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得失中,我们可以看出,那些能够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关注外部世界的命题,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也更能体现出他们的真实水平和潜力。 结合新高考命题的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2024年高考作文命题将继续保持这种“稳”的态势,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自我精神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认识。同时,我们也期待命题者能够不断创新,引入更多元化的命题方式,以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总的来说,“两个认识的稳”是近年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特点之一。这种稳定性不仅体现在命题内容的延续上,更体现在对学生内外世界认识的持续引导上。 此外,我们也应该看到,高考作文命题的“稳”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稳定中寻求创新和发展。因此,同学们在备考冲刺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命题的稳定性,也要关注其创新性可能,做到既能应对传统命题方式,又能适应新的命题趋势。
3、三种文化的稳 随着高考的临近,对于高考作文命题的探讨也日益热烈。从近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稳”字贯穿其中,这种稳定不仅体现在“立德树人”“两个世界认识”上,也凸显在对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文化维度的考察上。 首先,我们不能忽视传统文化在高考作文命题中的重要地位。以2023年全国卷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为例,这一题目要求考生结合《红楼梦》中的情节进行创作,既考察了学生对“题对额”传统文化的了解,也给予了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这种命题方式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符合当前语文教育强调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2016年北京卷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同样体现了对传统艺术的关注,引导考生深入思考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再来看革命文化,这是高考作文命题中很重要的文化维度。2021年全国卷一题目就涉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题目中提到的“五四”“七一”“八一”等节日,以及《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都是革命文化的形象代表。这些元素不仅深深融入了我们的血脉和灵魂,也成为了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素材。这种命题方式旨在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是高考作文命题中的一大要点。2022年全国新高考卷二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该题目通过介绍不同行业的奋发有为的人物,展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力量。从致力于科技攻关的科学家,到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的摄影家,再到努力建造美好建筑的建筑家,这些人物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他们的选择和创造,不仅体现了个人价值,也昭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面对即将到来的2024年高考,我们可以预见,作文命题将继续保持稳定,围绕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开。对于备考冲刺的我们来说,深入理解这三种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关注时事热点,将三种文化与时政关联、融合,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新高考命题趋势下的“稳”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关注社会热点,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和国际视野。 综上所述,三种文化在高考作文命题中,不仅体现了命题者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也符合当前“三新”(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方向。对于考生而言,把握这种“稳”定的命题趋势,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无疑会提高备考的效率和质量。 在此,我们也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高考作文不仅仅是考察学生的写作水平,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次全面检验。因此,在备考过程中,除了关注写作技巧的提升外,更要注重对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这个重要的舞台上展现出最好的自己。
4、理性思辨的稳 高考作文命题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话题,它不仅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更是培养学生理性思辨能力的关键环节。理性思辨,简而言之,就是通过逻辑推理、分析判断,对事物进行深入剖析和客观评价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当今信息爆炸、观点多元的社会中尤为重要。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具体的高考作文命题,分析高考作文如何持续考查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并探讨这种考查方式对学生思维发展的长远影响。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以2022年全国卷一的作文题为例,它要求考生结合《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情节,阐述自己的启示与思考。这一命题不仅要求考生对古典文学有一定的了解,更需要他们能够从这一情节中提炼出深层次的含义,运用理性思辨的能力,分析其中的文化价值、人生哲理等。这样的命题方式,无疑对考生的理性思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看2021年全国新高考一卷的作文题,它要求考生以“体育之效”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这一主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考生从体育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对个人身体、意志、团队精神等多方面的影响。这需要考生具备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同样是对理性思辨能力的一种考查;而且材料也引导我们进行“身体强弱之变”的辩证思考。 对于近年的上海卷来说,简直就是中国高考作文命题的“哲理思辨”版,考生没有相当的理性思辨能力,这样的题目还真很难驾驭。 这些高考作文命题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不是简单地要求考生叙述一个故事或者描述一个现象,而是要求考生能够透过故事、现象看本质,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这种命题方式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正是“理性思辨稳”的体现。它不仅保证了选拔的公平性,也让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从长远来看,这种考查方式对学生思维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促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学生不再满足于表面的答案,而是会深入挖掘其背后的逻辑和原因。其次,它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不再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而是会学会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最后,这种考查方式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在理性思辨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打破常规,提出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这无疑会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我们可以预见,作文命题将继续保持这种理性思辨的“稳”。对于临上考场的我们来说,需要在备考冲刺阶段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理性思辨能力;这不仅仅是为了应对高考,更是为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高考作文命题通过持续考查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不仅保证了选拔的公平性,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这种“稳”定的考查方式,无疑是新教材、新高考的一大亮点,值得我们继续关注和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