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  用户登陆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 页 >> 课题交流 >> 正文
以行动研究促进校本教研制度的构建课题方案
时间:2015-05-07  来源:admin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的背景 

   随着全球化、现代化的深入发展,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2004年秋季开始,根据国家教育部的部署,我省和山东、海南、宁夏四个省区被确定为国家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省区。这是一项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而推进的具有前瞻性的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必将对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产生深远影响。
   传统学校制度重维持、重控制而忽略创新。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深入,如何将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切实有效地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解决课改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需要自下而上的教研机制来作为补充。校本教研制度正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一种研究制度。
   (二)课题的界定
   1、校本教研制度的含义及其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校本教研即“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教学研究。
   学校教研制度是学校制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保持学校的长期稳定,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教学质量的保障系统。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制度文化,要求学校的制度建设增强“校本”意识,变过去的外控式管理为自主式管理,关键是创建以校为本的教学教研制度。
   2、行动研究的含义及其作用:
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它是一种系统的反思性探究活动。行动研究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是统一的,研究的起点是对自身实践的不满和反思,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中的具体问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研究的过程是为了改善现实的实践,研究的结果则是要切实改变现状。它是一种应用性科学研究,是构建常规教研和教育科研机制,教学评价和课程开发制度的必然途径。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一)近现代中西方教育理论研究领域中关于“校本教研”的理论: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中国教育报》2003年5月25日第4版)。
   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博士认为,校本主要落实、体现在四个方面: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和校本管理,四者的关系,他认为校本研究是起点,校本培训是中介,校本课程开发是落脚点,校本管理则贯穿渗透在它们中间,起着组织、协调的作用的学校制度。作为学校文化的教学研究制度,它通过对行为主体需要和行动进行导向和激励,制度的建立必须依据行为主体的行动特征,构建服务、激励、保障、规范系统,确立尊重与参与、学习与创新、发展与诚信的价值观。
   (二)近现代中西方教育理论研究领域中关于行动研究的理论
   1、教育学家给行动研究下的定义:
库尔勒?勒温:行动研究是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智慧与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某一事实的一种方法。
   约翰·埃里奥特: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研究,是从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
凯米斯: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参加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研究。
   2、《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把行动研究定义为: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3、行动研究有效促进校本教研的开展,实现学校教研的“四个转变”:实现由自上而下的教研方法为主向自下而上教研方法的转变;由共性课程的规范向个性课程的催生转变;由重点研究教师的教向重点研究学生的学转变;由侧重教材教法研究向课程理念和教学规律的研究转变。
   (三)现代教育心理学原理、课程论原理和现代管理理论等为行动研究提供现代科学观点、研究方法及技术,为学校干部和教师科学地、卓有成效地解决校本教研中的许多问题提供依据和参考。
   (四)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其教育政策和法规。国家、省、市关于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总的目标包括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评价体系。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本课题设置以下三个子项目标:
   1、以行动研究构建校本教研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教研制度的研究。
   (1)建立以校长为核心,教导处牵头,教研组、年级组共同参与的教研网络。
   (2)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的活动制度,如建立教研组活动制度、教师自学制度、教师培训制度、课堂教学研讨交流制度,建立教研成果展示与奖励制度等,形成制度体系。
   2、以行动研究构建学习型、研究型制度体系,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的研究。
   (1)探讨教师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位一体的校本教研操作模式。
   (2)形成常规教研、网络教研和课题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师发展模式。
   3、以行动研究构建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1)落实国家高中课程标准,建立校本课程内容标准和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标准,建构课程体系的研究。
   (2)探索并制定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建立教与学的评价体系、教师教学技能标准。
   (3)探索适合新课标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教学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1、推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推进校本教研,解决课改的实际问题,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到实际教学管理中,应用价值广泛。
   2、促进理论学习,培养研究型教师群体。对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极为重要的意义。
   3、专业引领开阔教师视野,推动研究向更高的层面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
   4、教师参与教学科研对教育理论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五、课题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4年9月至2005年2月
   (二)实验阶段:2005年3月至2006年12月
   (三)总结验收、结题阶段: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原则及方法 
   (一)课题研究对象:2004—2005学年度在各学科教研组长、高一级教师、学生中开展,然后,逐步扩展到各学科课程模块教学小组、全体教师。 
   (二)课题研究原则 
   1、应用性原则; 
   2、创造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双向互动原则;
   5、科学、有效性原则;
   6、探究、合作性原则。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本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准实验研究。按照研究的侧重点分类,行动研究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1)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进行的研究。(2)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3)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由于参与研究的成员成分不同,行动研究可有以下三种模式:(1)合作模式—研究的问题是由专家和合作者协商提出研究结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2)支持模式——行动者自己提出研究问题,决定行动方案,专家作为咨询者帮助实际工作者形成理论假设,计划行动以及评价行动的过程和结果。(3)独立模式——实际工作者摆脱传统的研究理论和实践规范的限制,对自己的研究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并且采取相应的行动对现实进行改造。
   行动研究的具体步骤是:(1)陈述所关注的问题;(2)规划问题的解决方案;(3)寻求可能的合作对象;(4)采取行动实施方案;(5)反馈与评价;(6)发表与呈现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研究证据。
   2、本课题辅助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法、比较法、文献法等。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改革总目标。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形成群体行动—团队协作—专业引领的研究网络,具备组织和开展校本教研的能力,能比较经常地、规范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高课程管理质量和开发能力,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建立新课程评价体系,包括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学业发展评价二个方面。,使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自觉开展行动研究变革教学方式,建立适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模式,提高课程开发能力,有效组织学科研究性学习。
   (三)在校本教研实践中,全面提高教师教学理论素养,编辑优秀论文专辑,编辑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录,课例录像、活动照片资料。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列本区前列。
   (四)一批研究论文获区、市级以上奖励,获省级、国家级的奖项1-2篇。
  八、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一)组织落实 
该课题研究在学校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教学实验研究小组具体抓落实,选拔配备科研素质高、研究能力强的人员组成课题组,确保课题研究的组织落实。
   (二)思想落实 
这里主要指先进的教育思想的落实。自始至终狠抓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强化科研理论的培训。现代的先进的教育理论,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先导。培训做到四落实:时间、资料、方式(请进来,走出去)、效果。 
   (三)专家落实 
行动研究离不开教育专家的指导。要设立行动研究专家指导组,聘请高校和区市教研部门的专家、科研人员、学科教研员组成专业引领团队。 
   (四)管理落实 
   1、严格课题实验研究过程的管理。每一阶段都要有周密的计划、明确的任务,严格的落实,确保课题研究按计划进行,保质保量落实实施方案。
   2、严格课题组成员的管理。课题组成员要专项专人,原则上不得兼任多项课题。课题研究人员一经确立,不得随意更改,确保研究人员稳定性。
   3、公开招集子课题,组织子课题申报、审批,选择实验点,实施课题责任制管理,表彰和奖励成功者。
   4、切实落实课题研究的总结、验收、评价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