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研组建设成学习与研究的组织 |
时间:2015-05-07 来源:张滢 |
教研组是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最直接的场所。以教研组为组织形式开展校本教研,便于教师参与到研究中来,共同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产生思维的碰撞,激活思维的潜质,达到共同提高,浙江省台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把教研组建设成学习与研究的组织 教研组是学校教研活动中最基层的组织单位,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随着学校年级、班级数的扩大,新教师不断增多,教师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这不仅为开展教研组活动提供了条件,也使得开展好教研组活动显得非常必要。教研组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台州市通过对各中学的45个备课组的调查和走访发现,当前学校教研组建设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教研组织行政化,教研组所起的最大作用是教学管理和“上情下达”,对教师在实践中的困惑则缺乏有效的方法;教研组作用在弱化,学校的学术气氛还不很浓厚;很多学校的教研活动只做些常规性工作,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不大;教研组缺乏纵向和横向的融合,重视校内活动而忽略与其他学校的横向联系,重视同学科内部的活动而忽视不同学科之间的协作,重视同学科同备课组活动而忽视同学科不同备课组之间的联系。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台州市持续而系统地对学校教研组建设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培训教研组长,促进校本教研有效开展 教研组长是学科教研活动开展的直接开发者、策划者、组织者、协调者和管理者,是学校学科教学实践和发展的领军人物。为此,台州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学科教研组长培训活动,分三期对包括体育、艺术、信息和技术在内的13门学科的高中教研组长进行了系统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将校本教研以通俗、朴素的形式推荐给学校,使校本教研能真正为教师们接受;目标管理与专业领导技能;创设良好教研氛围的策略与技能;有效策划教研活动的策略;获取先进的学校教研活动工作经验等。 通过培训,让教研组长在教研组团队的建设与合作、如何促进不同特点教师的共同发展、如何有效策划教研活动等方面,给予教研组长更科学、更理性的指导,以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 实施“种子计划”,加速教研组建设速度 随着台州市办学规模的扩张,学校的师资被快速稀释,师资队伍越来越年轻化,青年教师普遍存在专业成长内需与教学探究意识薄弱等特征。经过思索,他们开始意识到:应当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对这些骨干教师进行培养,让他们再去影响和带动周围的青年教师,这将大大加速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教研组建设的速度。在市教研室的统一部署下,台州市开始推行骨干教师“种子计划”,同时各学科也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实施“种子计划”。 其中,物理骨干教师研修班采用“导师带教+体验式活动+自修提高”的方式进行为期三年的研修活动。研修班定期集中研修,平时以小组分散活动、自我研修提高为主。学员根据自己的研修情况随时与导师进行“一对一”的讨论与交流。研修班集中了市内9位在职的特级教师组成导师团。在导师了解学员的兴趣、特点,学员得知导师们的特长与研究方向后,进行导师与学员的双向选择。 研修班改变了长期以来对教师的自上而下的控制和管理的做法,尽量给教师提供选择与体现个性的机会,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每个学员根据自身特点自己制订为期三年的专业发展目标,导师再针对每一个学员的个人专业发展目标和自身基础制订具体发展方案,明确专业发展中短期目标。在内容选择上,避开院校培训主要集中在“专业知识”上的做法,根据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同时考虑学科发展和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将研修内容主要集中在专业技能方面。 我国众多优秀教师的成长无一例外地显示,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新的教育观念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索之中逐步确立。骨干研修班坚持让教师“通过实践获取体验”,在“做中”促进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活动形式:双任务驱动式培训;可转化为研究问题的课堂观察;开放式专题论坛;体现个性的教学案例分析研究;换位思考的调研活动。 研修班从内容的选择、活动的策划等方面都是基于骨干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而设定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外在的技术性知识获取,而是在“做中”通过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反思”,促使教师对自己及自己的研究活动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活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率,最终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构建学习型组织,使教研组具有应变与生存优势 为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建立学习型组织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学与研究是“共生互补”的,即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他们在保留原有教研组格局的基础上,对教研组进行了适当改造,使之逐步变为群体合作的学习型组织。针对不同教师群体,根据教学能力、兴趣、爱好等建立学习、研究小组,对共同关心的理论与热点问题组织学习、讨论,促使教研组向研究型、学习型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