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  用户登陆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 页 >> 高考冲刺 >> 正文
陈敬川:高考数学复习冲刺的20个关键词
时间:2015-05-09  来源:admin  
 4日18日,搜狐教育“2015年高考冲刺沙龙”在搜狐媒体大厦举行。全国资深高考命题研究专家与营养专家莅临现场,与考生、家长面对面,就高考复习备考、营养膳食等问题展开交流。
陈敬川老师
  陈敬川,外研社特聘全国高考命题研究专家,清华附中数学特级教师,海淀区数学兼职教研员,多年从事毕业班教学、高考备考及高考命题研究。
 
  以下是陈老师讲座实录:
  一、数学高考是什么?
  高考考的太多,要考你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对数学思想的应用以及用数学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从某种程度上讲还要考考生的意志品质。对考生来讲,数学高考就是解题,在限定的时间内解题。
  二、关于解题
  怎样把题解得又快又好?很多考生认多练习就能掌握解决,提高速度。于是,就出现了“刷题”,似乎刷得越多水平就越高,无数事实证明在高考复习中这一做法是错误的。刷题过程中是不是获得了解题的真知?如何能把解题水平提高?受人尊重爱戴的孙振刚老师,他关于解题说过四句话,这四句话就解一道来讲是法宝。“深入情境 正推逆推 变换角度 对称思想”,深入情境,就是要把题目的已知、求解、实际的情境、背景搞清楚。正推逆推,就是从结论往条件靠,从条件往结论推推,往往这时候就产生了解题的思路。如果还有困难,变换变换角度,还有困难就要用到更高明的具有哲学性的对称思想。
  实际上我认为前三句话基本就可以解决高考试卷中所出现的题目,但是,同学们很长时间并没有掌握这个法宝,用了很多死记的套路,导致数学解题水平永远在模仿的层面上。
  还有一位研究解题的专家是陕西师范大学的罗增儒教授,他主要致力于研究中学生解题,他把一个人学会解题分成四个阶段:简单模仿--变式训练--反思顿悟--自发领悟。
  第一,简单模仿阶段,针对某一种问题简单模仿。老师讲一个例题模仿教师求解过程,解决与它类似问题,或者看看课本上例题,模仿例解决练习中出现的习题。第二,变式训练,经过高一高二学习,大多数考生基本学会了“模仿”解题的方法,而大部分高三数学复习是变式训练,通过这一训练一方面掌握知识和方法,另一方面提高解题水平,为顿悟、领悟创造机会。第三,反思顿悟,高三一年复习应该是变式训练以后的反思顿悟。第四,自发领悟,能发展到这个层面是学会以解题的最高示境界,往往能够在只解有限的几道题下,就能走向自发领悟的水平。考生在高考复习中已经解了很多很多题,还有48天,促成顿悟、领悟是这一阶段里的重头戏。
  三、数学复习三件事:
  第一,构建知识网络。梳理知识点,让知识成为网络体系,而不是孤立的点状。如果你的知识还没有构建成网络的时候,进一步提升会后劲不足,还有一些重点的核心概念没有掌握好,那么这个时候可能发力更困难了。
  第二,掌握以问题为载体的方法体系。比如说用待定系数法求曲线方程,它是解决已知曲线的形状确定方程方法,数学里面这样的方法特别多,复习就是要建立以解决特定问题为载体的方法体系。
  第三,形成检索和自检系统。知识有了,方法体系有了,你就像一个将军一样,可以把知识当兵,方法当武器,学科思想当兵法,派兵派将去解决面对的问题。到考场上,面对问题时,要知道如何从知识网络中检索所用到的知识,选择正确的方法,制订相应的解题策略。这应该是我们复习大部分时间要做的一些工作。所谓的自检,就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有自我监控能力,同学们都害怕高考当中的解析题,不是因为题难,而是害怕它的综合性,害怕由于思维链长,如果没有自我监控和自检能力,非常容易出过程中的一步错误导致整个试题不得分,于是,就发生了最可悲的事情,是你用了很长时间解题,结果题解错了,一开始就错了,时间花了没得到分最可怕。自我检查的体系从一轮复习就应不断强化,有的老师让同学建立错题本,目的之一也就是加强自我检查,让一些错误不要再发生。
  四、高考冲刺关键词
  高考剩下48天该干什么,根据我几十年指导高三学生复习的经验,总结出以下这些在指导中出现的高频关键词,请大家来看:
  1、客观认识、提升自信、克服浮躁、保持状态;
  2、跟着老师、稳中求进、反思领悟、提高素养;
  3、准确定位、精确打击、定点清除、重点突破;
  4、回归课本、规范表达、减少错误、优化方法;
  5、学会审题、关注通法、综合演练、稳步提升。
  第一条是关注学生的状态,和自信心状态有关。后四条是关于怎样找到你的突破口,比如第二组:跟着老师、稳中求进、反思领悟、提高素养,这是给学生说了一个办法,这段时间怎么过,最高目标是什么。第三组准确定位、精确打击、定点清除、重点突破也是教学生这段时间发现问题了该怎么办。第四组回归课本、回归真题,规范表达、减少错误、优化方法,针对学生发生的问题和现在的困惑来提的一种建议。二三四条都是指的你怎么做,第五条实际是说给学生的,学会审题、关注通法,高考的时候2小时要解20道题,高三老师是解不过学生的,学生两个小时20道题完了,老师的速度比学生慢,但是,学生的错误比老师的错误率高,原因是什么?因为学生的审题不稳,有时间压力,所以,要学会审题。关注通法。由于时间关系,下面我们重点解读几条:
  客观认识、提升自信
  为什么客观认识自我?很多同学不了解自己的真正水平,以前考了140还想到145,已经考到120还想到135,他不能客观认识自己。家长、老师就要帮助学生认识他现在的情况。客观认识自己有这么几个侧面:
  第一,从历次大考当中看小题大题得分的比例。以北京卷为例,小题70分,大题80分,假如小题一直在50分前后振荡,那么这个时候再努力你的大题不会提高多少,要在小题这儿做文章。假如小题分数在60—65振荡,考130比较容易,如果小题60分以下,考130几乎没有可能。
  第二,要站在全局观上认识,不要一味数学就要怎么样,你的数学可能已经到了135,再往前走10分很困难,不如这段时间多用在可以提大分的学科上。保持状态就行。
  第三,客观认识自我的第三个层面,可能有同学的数学成绩一模二模一直停留在100分前后,你的梦想在135,这个时候是比较困难的。你的办法只有正确诊断,找到突破口,一分一分往前挤,客观认识自我,才能找一些办法。
  为什么说自信心很重要?当学生走进考场,任何考生都有发挥极限的问题,树立自信很关键。同学们这时候不要一味做那些难题,而是做接近你提分的题,要做那些可以促成自己顿悟、感悟的事。
  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很多同学一模、二模之后找老师说:目前,我的数学停滞在135到145之间,我现在就剩下20题得分不怎么好。希望老师在这些天能帮助突破20题。实际说该生得分已经很不错了,目前要在稳定中求提升。如果现在别的事不干了,只突破20题,成功不成功?基本是失败的,没有一个考生这样做获得过成功。因为他经过了十多天的加工20题,前面的小题丢了分。目前,老师的个性化指导要比统一指令好的多,很多学校到后期一个班当天的作业分了好几个层次,这几个同学的作业是这样,那几个同学的作业是那样,老师针对不同的同学设计不同的作业,不仅要提升他的基础,更有提升考生的自信心的考量。
  克服浮躁、保持状态
  高考复习到现在,很多学生是浮躁焦虑,今年可能自主考试滞后了,对目前考生比较有利,也有些考生静不下来了,家长要做更多的工作,让孩子们能够沉下来。可能对于文科科目来讲,浮躁对状态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对数学影响非常大,因为你思考不进去问题。所以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考生的好状态保持到高考。
  跟着老师、稳中求进
  因为你的老师就是你的专家,他了解你的过去,了解你的水平,他可以给你最好的对策,跟着老师你的自信心就会加强。不跟老师以后发生的失败案例每个学校都能点出很多来,不要拿你自己来以身试法做,反面的成功案例。
  反思领悟、提高素养
  当高考复习到后期,重在领悟,需要加强反思,需要把相关的试题有意识集中到一起去比较,去揣摩促成顿悟、领悟的实现,反正面反面的例子放到一起,促成对方法的掌握,学科思想的领悟,自我监控意识的加强,设计策划水平的提升。
  很多老师组织复习的时候以题组串载体,表面看一这些风马牛不相干的题放到一起,项目的上促成学生领悟其中的联系和规律,考生们应该动脑筋,为什么今天老师把它编到一起让我们练习,中间可能有一些东西串在其中,这个正是你领悟的地方。我经常讲一句话,再好的老师教不会你数学,只有你自己能学会数学,数学是教不会的,只有自己学了才会,记忆是学习,但学习不是记忆,学的本质就是领悟。
  准确定位、定点清除
  经过前面三次大考,解题中有些技能没有过关,怎么办?深挖下去,拿出18天、20天关注弱项,从小题到大题,从知识网络到方法体系再到思想方法到不同题的比较,把问题找准,这就是所谓的准确定位,把你的问题找见了,有目的对点地练。高考必刷题当中有六本,代数、解析几何等,有很多对点的地方非常有利于单项技能提升。定点清除,学校在做、老师在做,谁做都不如自己做。
  回归课本、规范表达
  关于回归课本、回归真题就不再讲了,你的老师会带你进行的。
  要跟大家说规范表达,很多同学在小题的得分高,而主观大题得分低,主要原因是表达不规范,特别是前三道主观题不规范带来的运算错误,不规范带来的推理错误,不规范带来的解不完整,虽然题都解对了但是不能得满分是非常普遍的。
  当你表达还没有规范的时候,你需要专项训练表达,三角、立体、概率三道主观题要专项练习,如果这个可以实现,解析几何练一周,表达规范之后也能提升你解题的感悟能力,规范表达训练不仅是练意志品质,更是在训练的过程促成学科本质的领悟。
  学会审题、关注通法
  我们做过统计,高三一年到最后,学生做过的数学题量大约在1500道上下,很多学校组织复习的时候让做过的题不断重复,这样导致很多同学审题的时候不再看已知和求解,主观臆造。学审题,搞清已知、求解,画一张图找联系是这一阶段必须重新强化的。老师不强化我们自己也得强化,我们自己要针对自己审题里面的弊端重进行修正,按照审题的步骤一步步完成审题。
  总之,48天,考生情况太多,每个同学可能出现N种情况,这三天是这个情况,再过三天又出现那样的状况,这种案例在我们的脑袋里面不计其数。通过20多分钟想把48天里的策略办法全讲完不可能,只能把以上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