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大附中全国掐尖高考生 引北京家长质疑 |
时间:2015-12-11 来源:admin |
2015年9月初,北京各大中小学陆续开学。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简称民大附中)刚刚毕业的一大批“高材生”陆续到大学报到。 这是民大附中公布的一组数据:2015年,全校共有620名学生参加高考,其中达一本线以上570人,占91.9%;本科线以上615人,占99.2%。650分、600分以上学生人数分别排北京海淀区的第二、第一名。50人预录北大清华。 与这组数据形成对照,2015年,北大清华在北京计划一批招生356人。民大附中的考生占了其中的14%! 北京家长圈沸腾了。民大附中,这所迅速飙升的黑马中学,成了北京家长眼中的“害群之马”——这所学校的迅速扩张,大面积“侵占”了北京考生的高校名额。 这个暑假以来,北京家长开始集体与教育部、国家民委以及北京市教委不断交涉。8月以来,十多名北京家长代表已经与主管部门代表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面对面交流。近日,北京家长已请一位公益律师,正在拟白纸黑字的起诉书。 北京家长向澎湃新闻(www.thapaper.cn)记者投诉的上百页材料中提到,“民大附中打着民族中学的旗号,事实上是在暗地里进行全国大范围的掐尖招生。挂科生还会遭到淘汰,然后再空降尖子生。” 9月10日,在与北京家长最新的一次沟通中,国家民委官员表示,民大附中2015年前招收了少量汉族学生,今后将不招收汉族学生;今后主要招收西部少数民族和中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浙江、山东、福建、河南4省不再列入招生范围等。 异军突起 民大附中门口,可以看到校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同个大字。这所一出生即带着浓厚的帮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烙印的学校,正在悄然改变。 有百年校史的民大附中,前身为蒙藏学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和中央民族大学一街之隔,四周高校林立。 多年来,在中学名校林立的北京,民大附中籍籍无名。 2005年,任职湖南张家界一中校长的田琳通过公选成为民大附中校长,据知情人士透露,看到满眼萧瑟,田琳一度后悔冒然来京。 但十年以后,奇迹出现。民大附中的高考成绩,几乎可以PK北京名校人大附中与北京四中。 2014年,该校574人参考,有400多人录取到“985”、“211”大学,其中47人被北大清华录取。 2015年5月,学校向全国24省份发布招生简章时,这些数据成了让人震撼的金字招牌。 这所已经全国著名的中学,校园依然很小,几分钟便能转一个圈。但如今教学楼已修葺一新,四壁锃亮。2015年8月31日,教学楼7层,一位正在拉扯电线的工人师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装修已进行一个多月,他们在进行最后的收尾。 当然学校最引人注目的,并非新修葺的大楼,而是一进校门口就可看到的大红榜单。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大红榜上,600分以上的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来自于何处、何种民族,可一目了然。考取清华北大等重点院校的学生,都附上了学生的彩色照片。 校内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学校9月5日正式开学。但对记者其他提问三缄其口。 澎湃新闻记者多次拨打校长田琳的手机,希望他出面介绍一些情况,但他一直未接手机。9月8日上午,澎湃新闻记者再次致电田琳。田琳接电话称,他正在海南,学校不回应、不接受采访,“我们只和国家民委、教育部、(市)教委沟通。” 突变秘密 民大附中何以取得如此神速的进步,目前众说纷纭。而引起澎湃新闻特别关注的,是一个明显的时间节点:2008年。这一年,是民大附中高考成绩明显的分水岭(数据见附表)。 据了解,2003年1月,教育部经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发函北京市教委《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拟同意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少数民族学生在北京市参加高考和录取的意见》。作为特殊情况,《意见》同意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面向少数民族和西部地区招收的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后在北京市参加高考和录取。最初,民大附中的招生方式是,地方向学校推荐名额不多的学生,结果学校高考成绩一般。以600分以上人数这个指标为例,2005年为0,2006年8人,2007年也仅为13人。 2005年田琳成为民大附中校长,民大附中从推荐招生向自主招生转变,并迅速扩招。当年的生源一半来自于推荐,一半来自于自主招生。扩张规模大致可以从2007年与2008年参加高考人数中看出巨大变化:2007年参考人数还只有256人,2008年即增加至369人。 3年后的2008年,也就是校长田琳招来的第一批学生参加高考,600分以上人数,暴增至41人。 此后,民大附中一路全面自主招生,而且不断扩招。2015年,民大附中自主招生人数达625人。 同时,招生的地区范围,也从12个省份扩大为包括北京、浙江、山东、河北、湖南、湖北等在内的24个省份。 还有一个引人关注的变化是,2014年起,民大附中开始在京以普通高中的身份,向北京普通中学生招收不限民族、少量不限户籍的学生,这批学生,2014年为150人,2015年计划为310人。 部分“北漂学生”也能通过民大附中,在京以北京生源参加高考。这一问题,也引起北京家长的强烈质疑。 一些北京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或者身边朋友、亲戚的孩子在北京考了高分却上不了称心的学校。于是,2015年的夏天,北京一些家长眼光向民大附中迅速聚集,矛盾公开。 全国掐尖? 民大附中骄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优质的生源。而民大附中的招生,一直是外人难知的秘密。 民大附中2015年新生分班的布告栏里,学生没有名字,只有准考证号:18个班,共857人。澎湃新闻记者初步盘点发现,来自西藏的学生仅为5人,来自新疆的学生仅为4人。而来自湖南的学生却高达41人,来自湖北的达36人,来自河北的学生达33人。 更奇特的事情是,民大附中公开提倡“挂科”制度。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包括一些成绩“跟不上”的西部民族考生,中途会“挂科”而被淘汰,劝退回原籍。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外界连准考证号都看不到的“空降生”。 有北京家长根据学校曾公开过的资料比对,2011年招生、2014年高考的这一届学生中,有46人被从最初的录取名单中淘汰。其中,西藏仅招收的2人均被淘汰,新疆仅录取的3人中淘汰2人,宁夏录取的10人淘汰4人。 神秘的“空降生”中,有一批是各地的尖子生。2014年高考后民大附中张榜公布的86名“重点院校”录取名单中,就有24人是不在2011年招生名单中的“空降生”。 “空降生”数量其实还往往大过“挂科生”数量。有家长根据公开资料推算,民大附中2015年有624人参加高考,而2012年网上公布招生人数为580人。 不过,根据澎湃新闻记者8月31日在民大附中校内看到的“2015年高考照顾对象名册(08167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民大附中2015年共有628名少数民族学生参加高考,算上汉族学生,参加高考人数不止于此。从公布的红榜上看到,2015年被北京大学录取的民大附中女生曹某某,即标注为汉族。 2012招收的580人中有多少人是“挂科生”不得而知。但有资料显示,仅海南籍考生一项,录取的12名中只有一人在京参加高考,也就是说有11人“挂科”。 “挂科”人数,加上增加的参考人数,大致就是这一届“空降生”人数。有多少?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还有一个数据也引起澎湃新闻记者注意,民大附中2015年628名参加高考的少数民族学生中,仅有39位来自农村,占比6%,其余94%都来自城镇。 尽管无明确证据,但有家长依然怀疑,这些“少数民族学生”不排除是“运作”出来的少数民族,他们甚至来自各地最好的名校,是在当地省城享受着优质教育资源的“学霸”。 民委表态 2015年,就民大附中上述“问题”,北京家长开始不停地向教育部、国家民委以及北京市教委反映。 8月13日,11名北京家长代表在教育部与教育部民族司、国家民委教育司的官员,进行了面对面长达数小时的“情况反映”。 对于民大附中的招生方式,民委教育司官员是这样解释的:“因为推荐入学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不好好学,民大附中有压力,后才改为自主招生。”她承诺,今后民大附中不再扩大招生规模。而对于北京家长提出的民大附中在招生操作及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监督状况,她表示是“第一次听说”,未予评论。 在沟通会上,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的官员均表示,他们只出政策,民大附中的具体管理是委托北京市教委的,“统一管理,统一录取。”不过对于这一说法,北京市教委的官员提出了异议。 8月25日上午,北京市教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与北京家长会面,时长数小时。这位负责人反问,“统一管理?统一录取?职责范围边界在哪里?多少个孩子由我们管?多少个孩子由我们录取?多发一个文件有那么难吗?关键是授权。” 她说,北京市教委对于民大附中根本就没有管理权限,学籍上的管理不过是记录罢了,北京市教委从来没有针对民大附中出过相关的实施细则管理办法,“无论是教育部或者国家民委,都没有授权我们监督和管理。” 有家长认为,让北京一地的考生和全国那么大范围的尖子生进行竞争,是不公平的。而且,民大附中处于三方监管,但实则谁也不管的状态,成了一个“独立王国”。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没有阳光招生,并在高中阶段淘汰落后学生空降尖子生,这种做法极为罕见。结果是没有让北京的教育资源落实到真正的少数民族身上,没有起到为西部少数民族教育做贡献的初衷。 北京市教委这位负责人表示,民大附中是中央民族大学的附属中学,其行政隶属关系在国家民委。其涉及与教育有关的具体操作执行,也均不在教委。她说,“但无论如何,北京市教委非常关注家长们提出来的问题,还会积极与各方沟通,积极推动问题解决。” 9月10日上午,北京家长再次来到教育部,其中4名家长代表与教育部、国家民委的官员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国家民委的官员对家长表示,民委非常重视大家的诉求,多次开会研究。这位官员现场答复称:民大附中2015年前招收了少量汉族学生,今后将不招收汉族学生;将稳定现有招生规模;今后主要招收西部少数民族和中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浙江、山东、福建、河南4省不再列入招生范围;严格学籍管理,杜绝共建生,择校生;严禁中途转入学生,即使有学生转出,也不转入新的学生。但家长质疑的民大附中全国大范围掐尖的招生方式,民委官员并未予以答复。 该谁监管? 对于北京家长与民大附中之间的“高考战争”,有教育专家认为,全国大范围掐尖违反了教育的基本原则,北京市教育部门应该切实进行有效监管。 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宏开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民大附中大范围掐尖的做法,违反了教育的基本原则。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也认为,全国掐尖这种做法,会造成教育生态的不平衡。而教育生态的平衡一旦被打破,会导致系列问题出现,很难恢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则表示,一项出于教育公平、以帮扶西部少数民族为目的的政策,本来导向性非常明确清晰,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却变质了,变成了大范围的掐尖和追求升学率,这显然违背了初衷,背离了教学宗旨,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这个问题应该纠正。招生过程要规范、公开透明,招生规模也要规范公开,不能学校单方面想扩张就扩张,想多大规模就多大规模,而是需要管理和监督。在中小学属地管理上,北京市教委就应该承担起责任,有所作为,“统一管理,统一录取”。 对于如何才能真正解决帮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问题,杨东平提出,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最合理的方式,是在高校录取时向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农、牧地区的农村户口学生倾斜,不宜在高中阶段提前招一些身份特殊的学生,而在招生过程中又非常不透明,监管无力,最后让出发点良好的政策,留下可以暗箱操作的巨大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