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  用户登陆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 页 >> 招生考试 >> 正文
一个关键词,串起2017全国高考作文题
时间:2017-06-07  来源:admin  
一个关键词,串起2017全国高考作文题
课题学习网  朱望新 
 
 
“学生以学为主”,高中学生如此,高校学生也是这样。
高考作为全国性的选拔考试,为高校选拔优秀的人才,其中一个重要的度量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才能更好地进一层完成高校的学业,成长为国家所需人才。
自然,高考作文的命题,也要考量、考究学子们的学习能力。
2017年全国卷一的高考作文题“关键词”,是一次作文命题形式较好的尝试。现在学生作文能力差有许多原因,其中一个需要特别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是“关键词能力”。写一篇文章,需要抓住关键词,读一篇文章也需要抓住关键词;关键词扣好了,一篇文章的主题、脉络便条分缕析,文章也便顺理成章。一个文献,一个科研项目,都是需要我们恰切地处理好关键词,关键词走神了,文献和项目都要跟着偏向了。
从题干中给出的12个关于中国的热点的关键词中选取两三个,串联出自己关于中国的认知,让外国青年朋友读懂中国。这样的题目很容易让学生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积累,很容易引出学生的写作欲望;同时紧扣时代脉搏,让学生自然地运用写作的工具,践行国家文化交流的“责任”。不管是从语文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层面看,还是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看,都是一次值得肯定的考作文命题形式的尝试。
借鉴这一形式,我们也尝试着将2017年全国高考9道作文题,以一个关键词将它们串而起之;是为了便于识记众多的作文题,也是对高考作文命题及其备考的一个尝试性的解读。
学生“以学为主”,这个关键词咱就姑且选择“学习”吧。
在当今科学文化统领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学习的要义关乎两个:一是对现代科学文化的学习;一是对国家的、民族的传统经典文化的学习。没有科学文化,我们无法和世界对话;没有传统文化,我们就没有自己立足之地。学习现代科学文化,就要创新;学习传统文化,就要承继。
全国卷一的12个关键词,大致有两大类,一是强调对现代科学文化的学习和创新,如:一带一路、广场舞、共享单车、空气污染、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一是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承继,如:大熊猫、中华美食、长城、京剧、美丽乡衬。如果我们在选取、聚焦、演绎自己的关键词时,既能面向世界,又能脚踏中国的实地;既能面向未来,又能不忘初心,那么考生的作文就能写出一种比较高的境界,除了有自己的思想之外,还能让阅卷教师看出一种开阔的视界。
全国卷二从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写一篇文章。【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
《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经典的写照,也可以说是华夏文化一个良好的基因,正是这个基因,催生出神州大地无数的英雄儿女。“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过去的都已成为历史定格在人民的意识深层,在科技时代,谁是英雄?只有“自强不息”“只争朝夕”才能成为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弄潮儿。
全国卷三: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主标题自定。中国如果没有四十年前的恢复高考,那么“科教兴国”就永远是句空话。四十年来的高考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恢复高考四十年值得我们纪念;高考永远值得我们深思。不管是从个人的角度,还是从国家的角度,作为核心动力推动我们进步的一个是科学文化,一个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高考,加大对传统文化考查的力度,也可见一斑。千万莘莘学子,今天走上考场,接受人民的挑选,也无非是为了能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文化。
北京卷作文题目二选一:说纽带;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纽带是一带一路,是现代科技、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也是敦煌飞天的飘带,是中国梦的传承。纽带是信息宽带,高速公路、高铁;也是“自强不息”“人生自古谁无死”“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和情怀。纽带是学生认知、理解世界的数理化公式、定理;也是学生联系世界、参与世界的责任和担当。
三十年后为共和国拍照,可拍的景点、画面实在太多,但是如果一定要选能够在历史的画廊中留下历久弥新的芳容,那么我们还是要将关键词聚焦在“科学文化”“传统文化”上。
上海卷的“预测”,冷不丁就让考生想到了对高考作文的预测。对高考作文具体题目的预测,那是算命先生的玩意;但是对高考作文命题路径、方向的预测还是可以把控的。比如说高考作文材料的 “与时俱进、生活气息”,高考作文对考生思想能力、文章能力、语言能力、品质素养的考查等,这些都是可以预测的。在生活中,有的人乐于接受预测;有的人则不屑一顾。不管是接受还是不接受,都应该建立在科学的、理性的判断上。没有这个前提,那就有八卦算命之嫌。 
天津卷、山东卷、浙江卷都是与读书有关的。
天津卷“重读长辈这部书”。从小学开始,我们就经常读长辈这部书,我们经常写有关父母的作文,写老师的作文,不就是阅读父母、老师这部书之后的理解和诠释吗?十八岁时我们重读这部书,是一种理性的追思,是一种成长历程的参照。有多少个哈姆雷特,对长辈这部书就有多少种读法,就能读出多少种不同的答案。但是不管谁读,不管怎么读,有两种含蕴值得我们寻味的——一种是“传统的积淀”;一种是“时代的印记”。
山东卷选取了24小时营业的书店深夜读书的几个镜头:喜欢夜读的、大学生、农民工读书的情形。书店员工说的话直击人们心灵:哪怕他读一页,读一行,也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进来只是休息,我们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我想这些夜行的读者,他们喜欢来这里,是喜欢这里的书籍,喜欢这里的阅读氛围,喜欢阅读店员的这种商业社会中越来越稀少的姿态。我们从店员身上,从这个书店读到两种意味:一是传统文化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是科学文化的兴趣探索。不管他是什么人,不管他以什么方式阅读,只有是他循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阅读,去思考,对于他自己来说就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因此那个书店员工说的“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这句话耐人寻味,可以触发出很有情味、思想的作文。
浙江卷:一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 “有字之书 ”,一本是 “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有字之书是数千年来以文字形式记载传承下来的文化知识;无字之书,是大千世界,是社会生活的万花筒,是我们的实践活动。这个学生都好理解。那么“心灵之书”呢?这个“心灵之书”是相对于“有字之书 ”和“无字之书”的;如果说“有字之书 ”和“无字之书”都是他人的书,那么“心灵之书”就是自己内心世界的书,是自己心灵成长、精神发育之书。这是一个作家对阅读、对书、对学习的一种理解,我们可以欣然接受;也可以以我们自己的小见与作家进行深层的探讨、对话。人生要读好两本大书:一本是科学文化的书;一本是传统文化的书。
江苏卷: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车传递着真情,承载着时代的变迁,折射人世的变化,道出人生的哲理,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其实,这也是引导我们学生把“车”作为一本书来阅读了。汽车、电动车、共享单车,不同交通工具的选择,有时折射出社会的阶层;有时折射出人们生活方式的选择。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无人驾驶汽车、高铁,是现代科技的典型应用,在给人们带来出行便捷和舒适体验时,也带来了交通的拥堵、无处停车、生态环境等诸多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幸福,只有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去寻找灵感、契机。安步当车——既可以缓解交通压力,又可以锻炼身体,缓解现代工作的压力;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自己的精神修养,既能够减少那些纯粹为了物质刺激的出行,也能够为更多的人在家里办公创造出可行的环境和条件。
上大学无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读书,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无非是考考我们怎么读书,是考考我们如何学习及其理解学习。
我们以“学习”这个关键词,从“科学文化”与“传统文化”两个路径,就可以很好地串起2017年的9个高考作文题,甚而可以串起历年的高考作文题;这对我们理解高考作文题、作文命题、作文备考,理解大学的学习都应该能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