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  用户登陆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 页 >> 课题交流 >> 正文
学习共同体促教师自我发展的校本研究
时间:2015-05-07  来源:admin  
   一、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共同体:指有着共同的关注点、同一个问题或者对同一个话题感兴趣的一群人,通过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相互影响,从而加深在这一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术的特殊人群组织形态。本课题的共同体是指两校以教学为手段,通过多渠道、多样化的合作实现教师自身的提升和团队教学力量的增强而形成的教师联合体。包括校内和校外诸方面的建构。
   教师自我发展: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成长的需求、意识和动力,自觉进行课改实践,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订、自我发展计划的实施与方向的调控等,实现自我更新、自我成长的目的。
   校本:指基于两校共同理念下的教育教学工作,以教师为主体,融研究和学习为一体的教学研究方式,其宗旨是针对学校教育实践,教师形成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把教学研究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以及在职学习培训融为一体,在实践中创建自主、有效、适切的教学教学研究制度,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 
   课题界定:

   学习共同体促教师自我发展的校本研究,是以有着强烈学习意愿和共同研究需求的两校教师与研究者形成一个教师实践共同体,在共同参与的各种教育实践和研究实践中积极创造一种协作性的校本文化,以基于问题的反思过程和开放性的经验分享中,认同个体发展节奏和特性的差异,鼓励教师的特色发展,促进教师自我拓展与研究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


   二、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的文献检索分析
   1、教师发展关注的背景。教师和教师教育历来是社会关注的主题,世界教育年鉴于1963年和1980年分别以“教育与教师培养”、“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发展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以霍姆斯小组的系列报告“对教学专业的革命产生了最为持久的影响”,使此后的许多研究和改革都围绕如何促使教师获得最大的发展而展开。
   2、营造团队合作的氛围,已经成为步向成功的共识。近年国内已有许多关于中小学教师如何与大学研究人员合作构建研究共同体的例子,共同进行几项课题的研究,谋求教育行动的改进,初步形成了“学习共同体”的运作方式。而以校为本的共同体开放的、动态的系统构建,强调多向互动、智慧共享的“对话”机制,它的有效运作更是促进自我专业发展的极为有效的途径。
   3、教研方式创新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往,在职教师的教育主要有依托各级教育学院的教师培训和依托各级教研机构的教研活动两种基本形式。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这两种基本形式都面临挑战,一是传统教师培训大多以讲授方式进行,不能直接触及教师的深层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不能有效推动整体课程改革;二是只靠少数教研人员对少数教师进行指导的传统教研模式,因涉及的范围小,也解决不了课程改革整体推进的问题。为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教育部在有关文件中指出:“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教学个案分析、研讨制度。学校要建立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 可见,如何建立新的教研机制,形成校本教研新模式,成为影响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必须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要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以共同体建设为媒介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的研究,寻求两校无缝对接的良好途径,提高具有校本特点的对教师成长的理论认识,逐步形成高效的校本培训模式,加强对课题研究先导性的认识; 
   2、通过开展片级、校级教研工作,搭建教师特色发展平台,形成教师自我研修体系,在共性支持下发展个性,促成“优秀教师——特色教师——品牌教师”师资队伍的形成,促进整体队伍的优化;
   3、教师以其共同体的发展引领学生成长,使学生成为有个性特长,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文化素质、实践意识和团队精神的一代新人。
   (二)研究内容
   1、通过文献研究,探晓教师发展的规律,形成尊重教育、师生共长、团体成长的态度。
   2、通过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共同提高,形成自我发展意识。
   (1)通过教师自我书面申报,进行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订,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勾画教师自我发展轨迹,使两校了解教师自身需求和自我规划的能力,确定教师动力发展方向;
   (2)通过设立教师“递进式”人才库的设立,规划教师群体发展方向和内容,使教师群体的发展充满远景期盼,激励教师成长;
   (3)通过设立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形成教师合作成长和个人发展制度文化,激励教师在团队合作中人人创特色、人人求发展的良好面貌,从而整体推进课改进程。
   3、通过教研改革,形成智慧共享与风格突现的良好氛围。
   (1)通过跨校联动、跨区联动,搭建大的教研平台,形成教研合力;
   (2)通过教研组“以高一级年段知识体系指导低年段教学”的前瞻性、一体化的集体备课,保证教师可信赖的群体空间,提供教师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3)通过同年段教学情境和过程的“回放式”的叙事***流,增强同年段教师对本年段学生年龄特点的把握,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更好地促进儿童最近发展区的成长;
   (4)通过“小型教研对”互动式帮扶学习交往,在跟踪听课、同课异构中,教师教学互长,分层进步。
   4、通过课堂细节的完善,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开发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命潜力,形成个人风格。
   (1)不断摸索自己的教学风格,就教材深入挖掘能力、学科贯通能力、课堂展现能力、师生教学相长能力、肢体及语言表现能力等方面寻求自己独特的方式,把握住教学成功契机中蕴涵的“美”的独到释放途径,反复实践,形成自己不同他人的品牌特点;
   (2)通过教师教学反思后的“向上呈述报告”,及时把握住教学中生成的教学优势,通过报告、汇报,形成校本辐射力量,起到骨干带动全员进步的作用。
 
   四、主要观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1、校本教研的可行性:我们认为,让教师参与行动研究是一种“生态”型培训模式,因为它基于教师个体成长和学校整体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协作指导、教师主动参与,以发现问题为导向、反思研讨为中介,把培训融入基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活动中,倡导基于课堂、学校现实问题的解决来直接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2、共同体建设的可行性:中小学教师一开始往往缺乏研究规范、研究技能等方面的必要训练和足够的理论准备;同时,一般教师对教育科学理论不很熟悉(甚至会有理解上的偏差),这就为教师深入分析问题、准确表述观点等造成一定的困难,从而妨碍了研究的深入和研究结果的交流。另外,单个教师受认识水平与价值观念等的局限,对教育实践的理解水平也有限,教师个体的研究开始时一般较难取得成功。因此,建立“研究共同体”,即教师与专业研究者合作进行研究,将为教师研究的起步提供有利条件。
   3、教师的“自主性”与“个体性”: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职能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研究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已成为中小学日常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面,教师个体的研究态度与能力是其创造力的集中显现,也是一个人主体性的能动体现,更是个体发展的重要基础。知识社会发展的突出特征是通过主体间的理解和主体的创造活动去实现社会的进步。从每个学生的成长出发,教师的工作总是在实现着文化的融合、精神的建构,充满着研究与创造。教师的创造性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教师的研究。这种研究是教师教育实践中的一种态度、方式,体现着教育的根本意义。教师成为教育研究的主体表明教师的研究意识、主体意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更多的是个人的责任,是学校教师个人自愿、自觉的行动。 
   (二)创新之处:
   1、两校合并的对接上:依据省、市、区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多所学校将要实行合并扩建,实现学校改造后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本课题寻求学校合并前后的教研合作交流的良好途径,促进两校教师的相互认可,促进学校工作的融合,为其他学校提供可以借鉴的方式。 
   2、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强调教师的自我规划,突出在保证共同体建设的基础上,善于进行自我规划,善于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以个体的成功辐射全体,形成群体的进步。
   3、教师发展的共同体建设上:我们把教师的发展首先建立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通过学校的实践性研究和培训,促进教师的成长;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把教师的成长放在孤立的状态中进行研究、帮助,而是在教师共同体的建设中,给予教师可以信任的空间,以团体的力量、无私的品质,来促进教师的发展。
 
   五、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1、文献研究法:从各学科,多角度开展对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创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框架和方法。
   2、调查研究法:调查教学的现状和发展的可能性,总结筛选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较先进的经验、方法,为本课题开展研究提供经验原形和基础。
   3、实验研究法:通过实践开展课题实验,检验课题的理论构想,丰富教育教学经验。
   4、行动研究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要求全员教师参与研究,研究教育与实践,根据具体情况边实践边修改。
 
   六、研究的具体步骤及进度安排
   1、前期准备(2006年7月——2006年12月)
   (1)采用文献法,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认识研究的内涵,并初步界定;了解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2)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并对课题进行申报、论证;
   (3)组建课题组,学习课题方案,酝酿子课题。
   2、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09年10月)
   (1)通过文献研究,探晓教师发展的规律,形成尊重教育、师生共长、团体成长的研究态度;
   (2)通过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共同提高,形成自我发展意识;
   (3)通过教研改革,形成智慧共享与风格突现的良好氛围;
   (4)通过课堂细节的完善,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开发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命潜力,形成个人风格。
   3、总结界定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2月)
   (1)汇编课题研究成果;
   (2)开展可以展示我校教师共同体成长和个人品牌特色的活动;
   (3)撰写研究总结报告;
   (4)进行课题成果鉴定。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两校文化的积淀,使两校拥有一支爱生如子、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优秀年轻教师队伍。把教育当成事业、当成科学、当成艺术的教育理想追求,促使她们拥有了爱的博大胸怀和不断地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使两校共同享有“风正人和”的美誉。教师教学研究氛围浓厚,积极投身于“十五”课题《小学生数学活动和自主意识的培养》、《“互动式”口语交际》课题研究中,并取得较好成绩。我们一致认为,无论上是学校发展、个人成长还是学生全面发展,都离不开教育科研;
   2、本课题的核心成员,由一把手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及教研组长组成。她们分别是市教学研究班学员、市优秀青年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将为该课题的研究发挥骨干作用;
   3、围绕本课题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通过学习,归纳出课题的概念界定,为该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4、在经费方面,由于两校校长重视,并直接参与该课题的研究、组织、领导,因此在硬件和人员配备上都给予优先考虑,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