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  用户登陆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 页 >> 课题交流 >> 正文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索性研究
时间:2015-05-07  来源:admin  
   一、课题的提出
   当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基础教育开始逐渐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 转化,教育改革的重心已转向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向课堂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我校从1996-1998年开展了“推进小学课堂教学现代化”的整体改革实验,在寻求合理、高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方法,优化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课堂教学改革不只是教学手段更新问题,课堂教学现代化也不只是教学手段现代化问题,它涉及课堂教学行为的系统改进,以及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与变革。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我们感到,对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有助于课堂教学行为的系统改善,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教育理念,是探索课堂教学策略的行动指南。为此,我们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索性研究”作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众所周知,在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改革中,如何贯彻和落实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怎样面对具有不同特点的全体学生?又怎样使他们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全面的发展?学生任何一种素质的形成都是一个过程,这种过程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而课堂是教师发挥教学主导作用的主阵地,只有将课堂教学搞好,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因而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教学策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优劣,影响着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在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研究的基本取向,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全体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体系。通过重建课堂生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培养他们的能力。因此,我们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
   探索有效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是教师实施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教学策略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优化课堂教学行为能带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但是,我们的教师中还存在着教学策略意识不足,普遍缺乏对教学的整体思考,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有效的、科学的教学策略体系,在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上还存在一些盲目性。教师虽然学了一些理论,但还是解决不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些教师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自己做起来并不有效,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教师的教学策略意识影响。为了改变教师教学缺乏整体考虑和科学思路的现状,建立起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成为必须,为此,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策略意识,促使广大教师能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工作思路,形成一个思考教学问题、进行教学策略实施的教学氛围。同时,课堂教学策略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人们不可能穷尽所有的课堂教学策略,但可以在众多的课堂教学策略中有选择地采用更符合学生发展的有效策略。
   二、概念的界定
   1.“策略”:是指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计划和指挥,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讲,策略是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在教育学中,这个词一直是与“方法”、“步骤”同义(史密斯Smith,1976)。这里所指的“策略”指用来表示为达到某种预测的效果所采取的教学行动。
   2.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所采取的系统化的决策行为,是解决一系列教学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方法和行为。课堂教学过程是我们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教学策略也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3.课堂教学:是指在班级授课制下,以35-40分钟时间教师与学生及媒体环境三者间所发生的一系列的行为。
   我们把“教学策略”理解为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所采取的系统化决策和行为,理解为教师在某种教育观念指导下解决具体课堂教学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教学策略不是现成的教条,它生成于教师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动态过程之中;教学策略也不仅仅是解决课堂问题的具体办法或行为,它隐含着一定的教育理念,遵循着一定的教育原则。
   我们探索课堂教学策略,所信奉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首先意味着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寻找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根本的目的在于保障和促进学生发展,而不是为了学校自身利益,也不是为了教师工作轻松或教师个人发展。尽管我们相信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必然有利于学校,有利于教师,但是,如果课堂教学策略探索的出发点是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那就是本末倒置。
   “以学生发展为本”,还意味着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小学生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有着种种无法预知的发展可能,教师应该把他们当作成长中的个体加以关怀和教导,在课堂中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不但要看到眼前的效果,更要着眼于长远的效果,着眼于儿童的发展,儿童的未来。学生只是儿童承担的一种角色,他们在生活中其实还担当着或即将担当起丰富多样的社会角色,教师应该把他们当作社会成员加以关怀和教导,在课堂中对学生施加的影响,要着眼于把他们培养成有价值而有用的社会成员。
   三、基本假设
   我们相信,发展和受教育是每个儿童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竭力保障学生享有学业成功、得到充分发展的平等机会。传统的课堂生活面向少数尖子学生,教学围绕少数学生设计和实施,忽视和牺牲了多数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这种教学不但浪费、低效,而且不公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非常复杂,要扭转这种局面因而非常困难。我们只有寻找到各种具有操作性的办法,并使教师掌握和运用这些办法,才可能使课堂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相信,学生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他们渴望了解身边的世界,在教师的引导下步入文明的殿堂,渴望在学习、探究、发现和创造中表现自己的力量和个性,进而发展自己的力量和个性;他们渴望在交往中获得尊重和关爱,学会表达对人的关爱,与人和睦共处,全面地实现自己的社会关系;他们还有审美的需求,渴望过丰富、圆满而美好的生活。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传统的课堂生活重视应试训练,置学生多方面兴趣与需要于不顾,使学生片面而畸形发展。我们要努力改变这种现状,寻找具体的对策,充分发掘、发挥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多重教育价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相信,发展是学生内部状态和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学生主观努力和教师有效指导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教师无论在课堂教学中抱有多么美好的愿望,无论对教学内容作了多么精心的选择和组织,都不能替代学生进行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唯有诉诸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学习,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为中心,使学生成了被动接纳知识和美德的“容器”或“口袋”,不仅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而且损害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侵犯了学生的发展权。我们要努力转移课堂生活的重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在课堂生活中焕发生命的活力,感受成长的快乐。
   总之,我们探索课堂教学策略,所遵循的是“课堂教学要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地发展”的基本原则。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目标
   我们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旨在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思想,探索促进全体学生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体系,实现改善学生学习环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学习,从而增强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1、指导思想
   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贯彻实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探索研究小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促进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研究目标
   课堂教学策略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课堂教学策略体系,构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策略体系,使学生积极主动建构学习。具体目标有:
   (1)构建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全体、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
   (2)形成各学科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基本取向
   本课题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本取向,探索和研究的课堂教学策略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1)有利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是学生学习和交往的场所,在这里教师把学生引入文明的殿堂,课堂教学要努力学生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学生不但有认知发展的需要,而且有情感发展的需要;不但有求知欲望,而且表现、交往、合作、贡献、分享的欲望和需要。教师要努力寻求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2)有利于全体学生发展。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每个学生都有通过课堂教学得到充分发展的权利。课堂教学面向少数学生,牺牲多数学生,使课堂成为一部分人的天堂,另一部分人的地狱,这种教学不但浪费、低效,而且极其不公平、不道德。课堂是全体学生的课堂,课堂教学必须面对全体学生,教师要努力寻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3)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发展是学生内部状态和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必须诉诸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活动。课堂不是教师单方面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的舞台,主要是学生学习、生活的舞台。因此课堂教学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特别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以及每个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努力寻求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课堂上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三)研究的内容
   课堂教学策略是为了解决特定教学问题、实现教学目标或意图而采取的行动方式。本课题鼓励多角度探索促进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着重对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实施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而采取的有关策略,从促进学习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及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三方面开展研究。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以知、情、意、行四方面探索教学策略。
   2.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课堂教学中的组织,如何面向全体学生等,所采取的有关策略。
   3.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交流等方面寻求教学策略的实施。
   (四)研究的方法与措施
   本课题采取探索性研究,以行动研究法和实验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为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辅之以观察法、谈话法、调查法,将定量和定性描述相结合。
   1.各学科研究人员结合本学科特点建立研究的子课题方案,明确各学期、各个月的研究重点。
   2.课题组每月组织两次研究活动,其中一次与华东师大专家组共同参与。
   3.根据研究内容分阶段实施探索、总结。
   4.每位参加老师结合本学科每月一份教例分析,一份课后反思记录。
   (五)预期结果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体系。
   课题研究总报告。
   课堂教学策略专著。
   典型课实录。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0.8~2000.12):制定、论证方案,确定课堂教学策略体系和学生学习水平评价体系,进行前测。
   2.研究阶段(2001.1~2003.7):根据研究要求,各学科分阶段实施研究内容。
   3.总结阶段(2003.8~2003.10):研究结束后,进行全面总结,写出研究报告,总结研究经验,召开结题验收会。
   (七)研究的保障措施
   为确保实验目标的有效达成,学校将采取以下几条保障措施。加大领导力度,学校成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实验工作。发挥专家组的作用,聘请华东师大教育系及市区教科所室有关专家,充分发挥专家组的把关作用、指导作用和辅导作用。提高研究教师的素质。增加实验投入。学校将竭尽全力保证研究工作的投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课题组织机构是的成员:
   顾 问:杜成宪、郑金洲、夏明华、王爱民、王 飞
   专家组:黄向阳、陶保平
   组 长:徐国平
   副组长:陈亚明
   组 员:胡亚春、鲍飞达、许金娥、孙 红、黄海晔、俞雪飞等
   五、研究过程
   ㈠ 确定研究的子课题
   根据不同的研究侧重点和不同的研究角度,确定了若干个研究子课题:
   1、基于学科分类的子课题
   (1)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2)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3)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4)自然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5)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6)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7)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2、基于教学行为要素的子课题
   (1)以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2)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3)以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3、基于教学行为类型的子课题
   (1)陈述策略研究与实践
   (2)提问策略研究与实践
   (3)答疑策略研究与实践
   各学科研究教师结合本学科开展子课题研究。
   (二)培训教师,确立研究思路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是一项探索性研究。目前,我国的教育理论界也非常关注教学策略的研究,对其进行的研究大都停留在理论水平上,研究流于理论表层和共性问题,忽视了教学策略在教学第一线的实际运用。同时,广大教师也在探索课堂教学中有关方法、手段的应用,多偏重于解决具体教学情景的策略,而且,教师往往只从自身的角度看待教学策略而缺少对学生的考虑,多集中于微观层次的研究,忽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教学策略的研究。现在我们与高校理论工作者一起合作研究,就可以取两者之长,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以教例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学校老师根据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撰写教例,开展教例的分析与研究,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了一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在研究中我们确立了三个基本思路。
   从寻找问题出发——根据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和验证。
   从总结经验出发——教师通过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再次运用于教学实践,经加工、提炼、筛选,从而形成教师特有的课堂教学策略。
从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教育改革发展要求,通过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创造性地设计出新的教学策略,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实施、检验。
   这种建立在以教学实践为驱动,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为出发点的教例研究,是近年来教育界兴起的以描述和诠释教学经验现象为特征的一种方法。它是基于学校的工作实际,源于教师的自我反思,更是对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达到教学创新之目的。这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与反思的同时,也体现了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因此,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推进新课程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开展研究,撰写教学案例
   课堂教学是每一个课题组成员比较熟悉的工作,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实施着、工作着,他们都为之付出了自己的能力。我们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有些是有效的,有些是无效的,有些是以牺牲学生的时间和兴趣为代价的,有些确实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但是我们的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并不一定能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并不一定能有效地设计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为了了解我们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那些策略是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且已形成了具有共性的特别是具有个性的独特的方法。为此,我们首先要熟悉课题组每一个成员的教学水平和特色,进行广泛的听课-评课活动,发现教师中的好的策略,我们广泛地开展了以教例研究为重点的科研活动。
   我们所说的“教例研究”其实就是课堂教学个案研究,把教育中的个案研究称作“教例研究”。如果所研究的教例以“课”为单位,称之为“课例研究”也非常恰当。教例研究不同于理论研究的独特性。教例研究剥夺了理论工作者对“教育研究”的专利和特权,扎根于实践的研究也使得课堂教学更具理性和灵性。教例研究打破了教学与研究的传统壁垒,使研究和教学工作融为一体。
   自从我校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开展合作研究以来,我们主要采用“开课-听课”、“说课-评课”、“小组研讨”等方式,共同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课题组成员深入课堂,进行课堂观察,可以获得对所要研究的教例的现场感。当堂听课,可以观察到许多难以用文字描述的课堂状况,例如课堂生活的整体氛围,教师说话的语气以及言外之意,教师维持课堂纪律、引起学生注意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非言语信号等。这些因素在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不亲临现场,参与课堂观察,就难以把它们识别出来。
   通过课堂观察所获得的教例,相当直观而且有整体感和现场感。但是,由于一堂课几十分钟里快速而连续发生着大量的人际互动和其它事件,观察者仅仅依靠眼睛看和耳朵听,是不可能生成具有研究价值的教例。观察者在听课时还必须用笔记录下课堂教学的基本进程,以及课堂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或特殊事件,给后面的评课和研讨活动留下必要的回忆线索。尽管有听课笔记的提示,课堂观察所生成的教例主要还是储存观察者的头脑中。生成于课堂观察、存在于印象之中的教例,使用起来既不方便,也难以准确。
   解决上述难题有一个办法,就是像唐路安老师所做的那样,在邀请课题组成员现场听课的同时进行录音,在说课、评课之后尽快整理出课堂教学实录的文字材料。课堂教学实录、教案和课题组成员的课堂观察三者共同生成的教例,既有现场感,使用起来也相当方便。但是,教例的现场感还得要依赖亲历的课堂观察,所以依然有缺陷。
   为了弥补上述不足,学校鼓励并帮助教师把自感有必要和大家商讨的课堂教学实况拍录下来,制作成录像带或光盘,并且要求执教者根据录像整理出文字型课堂实录,将它与教案、课堂教学录像一并保存下来,为定期的教例研讨活动作好准备。有了课堂教学录像,教例研究者即使不亲历课堂,也能获得课堂现场感。录像可以反复使用,给研究和讨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还为执教者观察、分析和纠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提供了方便。现在的小学教师经常有机会听同事上课,却可少有机会作为一名旁观者去观察自己的课堂行为。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往往会发现自己平时根本没有注意的课堂行为习惯和言语习惯,甚至可以发现自己上课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和问题,如由于课堂进程过快,错过某个偶然出现的教育契机。
   因此,教例撰写与教例研讨活动确实使老师们的教学与研究融会一体。像医师一边提供医疗服务一边从事病例研究那样,我们的教师一面提供教学服务一面从事教例研究。如果教学工作像所有专业工作那样建立在研究基础之上,教师的教学工作就会逐渐赢得专业的声誉和地位。这时教师就不再是自己和别人心目中“教书匠”,学生将因此受到专业的对待,教师也将因此获得专业工作者的社会待遇。教师在工作中享有身为专业人员的尊严,同时也将受到专业成长的欢乐和幸福。
   教例研究活动不仅使教师走上专业发展道路,更重要的在于促进了我们课题研究的深入。一方面,挖掘了我们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也使我们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教例的创新,即根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开展新的教学设计,实现教例的创新。
   (四)归纳整理,提炼教学策略
   我们将老师们的教例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了一类问题的教学策略,最后总结出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可以说,教例归纳,也实现了理论创新。
   我们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从三个方面加以概括。“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课题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同时,分学科探讨这些策略在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体育、音乐、美术课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整理出版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课堂教学策略”一书。随着课题研究专著的出版,我校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将告一段落,而转向更加积极主动的教例创新工作。如果说近两年来我们探索的重点在于追溯、反思和研究自己在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发展的教例,那么,我校今后课堂改革探索的重点将转向,自觉以我们概括、总结出来的课堂教学策略为指导,结合新课程的实施,设计课堂教学,重建课堂生活,不断创造新的教例。
   六、研究成果
   基于以上的认识和实践,我们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的专家合作,采用教例研究的方式,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我们首先用录音、录像、文字记录自己的某堂课或某个片断的教学过程,生成一个个教例或课例;进而邀请三五几个志趣相投的同事、专家,一起分析、研究自己的教例,并在自主反思和整合同行意见基础上撰写教例分析报告;最后,把一份份教例分析报告积累起来加以概括,从中总结出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 摸索了两全一主动教学策略
   1.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每个适龄儿童都有义务和权利接受这种教育。如果说扩大教育规模,改善办学条件,以确保每个儿童享有均等的入学机会,主要是政府和社会职责的话,那么,使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确保每个学生享有均等的学业成功机会,主要是教师的使命。教师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学科教学,最常用的策略是,开展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参与的活动,或者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要求多人参与的合作型游戏,或者是开展以分享为取向的课堂交流,使学生人人参与课堂生活,人人获得学业成功机会。
   以班级学生集体为对象的课堂教学,在组织形式上基本保证了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但是,如果班级规模过大,学生水平相差悬殊,课堂教学实际上难以面向全体学生,甚至难以真正面向多数学生。基于这种认识,我校近几年来一方面严格控制招生人数,另一方面努力扩建校舍,扩充师资,扩大班级数,将班额从原来的60人左右压缩到45人左右。通过压缩班级规模,使课堂教学逐步小班化,不仅使教师在课前课后有较充裕的时间关注、了解和研究学生,因材施教,作业全批全改,面批面改,及时指导学生,而且为教师在课内加强个别辅导,灵活而有效地使用各种形式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
   在课内加强个别辅导,是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第三种策略。教师可以在集体教学中相机实施个别辅导;可以压缩集体授课时间,从而增加个别辅导时间;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发动学习好的学生去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从而加强个别辅导力量。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获得均等的学业成功机会,除了可以采取加强课内外个别辅导之外,还可以对学生分层,在水平相近的学生群体中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体教学,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考评。
   面对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在当前的课堂实践中,集中体现在关怀和帮助学习困难学生上。因此,我们重点探讨了面向学习困难学生的课堂教学策略。我们发现如下教学措施或策略有助于学困生的课堂学习:第一,降低教学重心,速度慢一些,步子小一些,密度低一些,为学困生的提高、进步并不断积累成功经验、树立自信心创造条件;第二,营造支持学困生的课堂生活气氛,鼓励学困生在课堂上大胆表现,正视并克服学习困难;第三,利用各种直观教具、示意教学用具、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以及系统媒体,形象地表现或展示抽象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抽象知识的困难;第四,组织和指导学生先借助外部操作进行思维,进而借助有声的语言进行思维,最后学会内维思维;第五,放慢一点教学进度,在教授具体内容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维技能方面的指导和训练,以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第六,当学生学习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遇到困难时,对学习任务加以合理地分解,细化为一系列难度不大而前后相继的学习步骤,使学生在一个适当的学习梯度中逐步完成学习任务,最终掌握所应知、应会的学习内容。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基础教育本质是“培养人”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有赖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可以说,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在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各方面展现的特征尚未定型,正处于变化、发展和趋于逐渐成熟过程之中。在他们身上蕴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得以全面发展,我们把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个体加以关怀和教导,同时把学生当作社会成员加以关怀和教导。使他们在学习、交往中获得尊重和关爱,满足其与生俱来的发展需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以一定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教学内容主要就是用知识的形式呈现的,但是我们的教学不能以就知识论知识,而是要充分发掘教学内容的多重教育价值,发挥教学过程的教育价值,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多种教育价值的熏陶。例如《少年闰土》一课的教育价值,不限于使六年级学生多学会几个生字、新词,不限于使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也不限于使他们多读懂一篇名作。它的价值还在于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倒叙方法,学习从外貌、言行等方面刻画或概括人物的特点,在于使学生通过课文细腻的描述、真挚的感情受到美的熏陶,在于使学生领略农村少年的见多识广、机智勇敢、活泼可爱,使学生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也就意味着,这是一篇具有多重教育价值的课文,存在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可能。由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合适的课堂组织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以知识授受为直接任务。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要让学生了解或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以发展学生的能力。做到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在知识呈现过程中兼顾能力的培养,在知识总结过程中促进能力的发展。
   同时,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和交往的场所。学生在课堂生活中不但有认知需要,而且有情感需要;不但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表现、交往、合作、贡献、分享的欲望和需要。为此,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采纳情境教学、角色表演以及建立多种评价方式,诉诸于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贡献、合作分享上,从而也促进了学生情感发展。有时,为了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心理辅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挫折承受能力。从而使学生健康成长。
   3.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建立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基础上,其目的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生课堂生存状态,使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认为,学生是富有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感悟中学习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实现自我学习,具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做学习的主人,形成自我教育、自我调控的意识和能力,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理想目标。
   通过教学实践,课堂观察,教例研究,同时结合理论学习,我们注意到积极学习、主动发展的学生具有一些非常可贵的学习品质。如:强烈的学习愿望、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品质、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课堂是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场所。建立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源动力。通过改善师生关系、改善学生关系、打破课堂沉闷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除了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外,关键是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是要激发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如让学生当小老师;让学生出题目来考同学、考老师;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悬念;给学生成功的机会,营造自我胜任和成就感;鼓励学生学会自我暗示等。
   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生活,我们所采取的策略有,提供机会(如设置弹性问题、开展游戏活动等),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开展学习指导活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探索知识,当然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还有很多,可以组织学生实验、制作、课堂讨论、辩论、竞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往往还运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样使得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得到提高,在活动中得以发展。
   学生的主动发展还表现在他(她)具有较强的质疑能力。质疑是一种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的思维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敢于评判问题,甚至提出不同的批判性意见,这样对于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常要求学生大胆地向教师质疑;敢于怀疑教材;并引导他们对教学内容进行评议,对同学的回答进行评议;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
   当然,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还需要教师的恰当引导与评价。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可见,合理运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很重要,我们在研究中也发现,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有时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把他们从被评价的对象转变为评价者,去评价同学,评价老师,成为评价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探索出了教学-研究-教师专业一体化发展思路
   从2001年起,我们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的专家合作,开展“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策略的专题研究。在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教学与研究一体化”、“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大小学教师合作”的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追求的是:把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在研究基础之上,使课堂活动成为在“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和具体对策指导下的理性行动;把教学研究扎根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从实际问题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归宿,在教学中研究,通过教学进行研究,并且使研究直接指向教学行为改善,教学效率提高,以及课堂生活质量提升;使学校和课堂不仅成为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发展的摇篮,而且成为教师业务成长、专业发展的基地,成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寻求理论生长点、检验理论假设、建树理论成就的研究基地。这种“教学-研究一体化”的课堂重建试验,主要依托的是“教例研究”,通过这种研究,我们不但寻找了一些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而且找到了一条促进着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
   首先,教例研究有助于教师之间交流思维,分享经验。教例研究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自主反思的同时,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交流与合作研究,从而共同分享教学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实现共同成长之目的。教例研究使我们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孤独的实践者和探究者,而可以在与同行基于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坦诚相见原则的自由讨论和质疑问难中,寻求业务上的帮助和支持,在彼此分享理论和经验中,寻找同好和知音。
   其次,教例研究有助于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这种研究一方面促使教师从对具体课堂行为的观察和分析逐渐转向对行为背后观念的审查和反思,另一方面促进课堂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具体化为种种课堂行为和教学策略,因而有利于教师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真诚而坚定地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地发展。
   第三,教例研究有助于教师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一旦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或者细听自己的教学录音,或者审读自己的课堂实录,就可以从旁观者的立场上注意到自己在上课时不易觉察的问题,其他参与教例研讨活动的教师,能够切实帮助执教者改善教学行为;另一方面,其他参与教例研讨活动的教师,也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且通过群策群力,寻找到改进课堂行为的措施和方法。
   第四,教例研究帮助我们找到一条适合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道路。我们用录音、录像、文字记录下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邀请志趣相投的同事、专家分析自己的教例,在自主反思基础上整合同行意见撰写教例分析报告,把一份份报告积累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并自觉运用这些策略创造新的教例,为新一轮探索提供研究素材。经历这样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我们逐渐掌握了教育行动研究的程序和规范,并且取得了一系列公开发表和出版的研究成果。
   第五,教例研究使教师不断地体会到教书育人的乐趣。教学是一种重复性很强的工作,特别是有多年从教经验的教师,因为对学生、教材、教法和日常教学程序相当熟悉,如果满足于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就会沦为枯燥乏味的重复劳动,教师难以从中找到乐趣。教例研究帮助我们摆脱了这种困境,它使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不断建树,从而激发出我们的教学热情和教学兴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之路。”
   (三)出版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课堂教学策略》专著
教例分析报告的结论只适用于教例本身,并没有普适性。但是,随着教例分析报告的增多,2002年7-8月间,我们把老师们一年来撰写的159份教例分析报告结集、编印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探索性研究教例汇编》,进而发动教师系统审读报告,在对报告分类别群的基础上,通过对同类教例的研究,概括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为了拓宽课题组的视野,我们还组织和指导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研究生广泛搜集相关论文,分专题编印了两大卷内部资料《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论文集》,以资课题组研究参考之用。
   经过近一年的集体攻关,我们根据自撰的教例分析报告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对“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且对这些策略在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体育、音乐、美术课中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出版了这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课堂教学策略》专著,已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可以说,正是教师创造的一则则富有新意和个性的教例,确保了我们的概括和总结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创造性。我们虽然丝毫不敢说这是一项原创性成果,但其中确实包含着理论创新的意识和努力。如果我们积累更多的教例分析报告,如果教师对于大量教例分析报告进行理论概括的能力得到更为充分的专业训练,我们也许能够获得更具有理论色彩的创见。但是,理论创新并不是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直接目的,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自身的教育行为,在于提高课堂生活的品质。所以,我们不把现有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性研究成果看成是终结性结论,而宁愿视之为全校教师接下来为课堂重建创造新教例的研究起点和理论假设。
   (四)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海小创办于1906年,是一所百年老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校长和老师,经过呕心沥血,辛勤耕耘,积淀了海小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自己的办学个性和“高质量、严要求、有特长”的教育特色,因而赢得了全社会和广大家长的高度信赖,成为了宁波市一所享有很高社会声誉的名校。如何使百年老校能经常注入生命的活力,使她能合着时代的节拍,永远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成为小学界的领头雁,走科研兴校之路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一条途径。
   教例研究的科研方法在我校课题研究中的实施,带动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积极性。很多教师能自觉地开展教例研究,陈岱老师和陈亚明老师的教例发表在《小学教学研究》上,周桂芳老师的教例发表在《北京体育学院院报》上,杨英老师的教例在《宁波日报》教育视窗版上发表等等。陈亚明老师还在华师大专家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出版了《小学数学教例研究》一书。可以说,教例研究在海小结出了硕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题研究的开展,促使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两位年轻老师获得了宁波市教坛新秀一等奖,并被推荐为省教坛新秀。一位老师参加市优质课比赛获得了一等奖;两位老师参加市教改之星比赛分获一、二等奖。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大的受益者是我们的学生。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探索过程中,教师教学的关注点从教材、教案向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转变,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实施了有效的教学策略,课堂效率得到了提高,毕业班学生的学业水平在全区取于前茅,在家长和社会中享有声誉,带动了学校招生形势的持续发展。可以说,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把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在教育科研基础上,把教育科研扎根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师行为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促进教师的发展过程中带动了学校持续的发展。
   在实施课题研究中,我们采取的是教例研究法。可以说,我们不仅在课题研究上取得了成果,更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中小学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科研方法,对广大中小学教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隐含着促进“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尝试。
   七、分析与讨论
   一、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是促进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是一个古老又永恒的话题,有教育教学活动来,就有教学策略的实施,夸美纽斯建立班级授课制,为大规模实施教学提供可能,不同的人,不同的背景,在同一个教室里教师实施着相同的教学内容,可以说在对人实施教学过程中体现的方法、措施有所不同,评价的方式时有差异,这就体现了因人而异的教学策略。策略有有效与无效之分。有效的策略又对应着对学生是否有利、无利之别。当然,教法各异,教学对象不同,所落实的教学策略,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不同的观念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落实,而且有些教学策略,虽然在一定时期内确实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强化训练、题海战术,但是这样的策略不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是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本。因此,我们所倡导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是能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发展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二、如何普及教学研究活动,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当务之急。
随着我国教育中心逐渐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走上了教育研究之路。教师从事教育研究,不仅被视为振兴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策略,还被看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然而,与这种趋势并行的是,人们对于教市是否有必要和可能从事教育研究的怀疑也在潜滋暗长,教师批评、抱怨教育研究的声音不绝于耳。在众多人眼里,大模大样的“研究成果”不过是现代学校的时髦装饰,教师职称晋升的敲门砖。轰轰烈烈的“教育科研”非但无助于学校教育质量提升,无助于教师专业成长,反而成了学校和教师的沉重负担。这种“教育科研”似乎走进了死胡同,它授人以柄,助长着人们对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疑虑,同时败坏着教育研究的声誉。
   教例研究是老师们从自己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出发,以解决自己的工作难题为归宿,在教育工作中研究自己课堂教学问题,通过对自身工作的反思或主动的设计和尝试来检验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以自身教育行为的改善和教育效率的提高为最终目的。
   这是一种与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的研究。这种“在教育中、通过教育并为了教育”的研究,在最初的阶段很可能会占用教师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但只要认真坚持一两个学期,他就会成为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它的作用不限于教师具体教育行为的改善,还在于教师观念不断更新,眼界不断扩大,更在于工作中主动反思、深入钻研和不断创新,激发并维持着教师从教的乐趣和热情,唤起教师身为专业工作者内在的尊严和幸福感,从而避免了天天上课沦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这是一种合作研究。它虽然珍视教师个人的主动反思和独立探索,但同时强调志同道合的教师之间、教师与理论工作者之间自由结成研究伙伴,或者形成松散的“教育研究志愿者组合”,围绕某个实际教育问题或课堂教学实例,开展合作研究。这种努力表明教师并不是孤独的实践者和探索者,它可以在于同行基于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坦诚相见原则的自由讨论和质疑问难中,寻求业务上的帮助和支持,在彼此分享理论和经验中,寻找同好和知音。
这是一种开放型的研究。它虽然强调以解决教师自身教育问题为归宿,但并不排斥同事、同行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智慧,相反它对任何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保持开放,并努力从中汲取课堂教学改革的诗情和灵感。
   可以说,这种以教师自身教育活动来提炼的教育教学策略都是经过课堂的实践,也反映了这样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同时,这种在教师的教学实例中归纳、提炼出来的教学策略,有其典型性和个性化特色,也反映了学校的特色,因此我们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和创新性,同时广泛借鉴国外和国内先进教育经验,并在实践中得以应用论证。
   三、如何真正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研究课题
   现代教育思想,新课程改革精神,课程标准的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就是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以学生为本,意味着教师的关注点在学生身上。以往教师的教学更多关注的是知识,是否把知识传授给了学生;关注的是教案,是否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关注的是教师本身,学生是否围绕我转,是否在听我讲的课等等。这种本来倒置的教育势必会造成教学的灌输,学习的被动,也不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发展。
   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我们开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探索性研究”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而且明确划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两全一主动”三方面展开研究。同时,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有关课堂教学策略也在不断改进之中,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所以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一种创新性、探索性的研究,也只有这样,才符合中小学教师实实在在开展教育研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