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  用户登陆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 页 >> 教科在线 >> 正文
给“事件”以教育的意义——记一次“小故事大家谈”园本教研活动
时间:2015-05-15  来源:admin  

   内容提要:
   “小故事大家谈”是我园园本教研的重要方式,是促进教师成长、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故事的内容是教师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小事”,引领教师在“观察——发现——反思——感悟——提高”的过程中,揭示“小事”背后隐藏的教育因素和教育价值。本文以《小豆子发芽了》故事为例,就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策略更有价值?幼儿创造性的培养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之间的关系问题,展开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字: 园本教研  小故事大家谈  教师成长  幼儿发展

   
   本次“小故事大家谈”教研活动的背景
   “小故事大家谈”园本教研活动是我园园本教研的重要方式,旨在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日常教育活动中的一些小事,让教师在分享互动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教师搭建了分享、交流、反思、提高的平台,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小故事大家谈”的重要意义在于:引导教师关注教育的寻常时刻,研究日常教育工作中的 “小事”,引领教师在“观察——发现——反思——感悟——提高”的过程中,揭示“小事”背后隐藏的教育因素和教育价值。
   基于此,我园把“小故事大家谈”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园本教研水平的重要途径。每两周开展一次“小故事大家谈”教研活动,故事内容:来自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小事”。活动的准备与组织:1、活动前从教师们汇集的问题中,选取具有普遍意义的、有价值的问题;2、教师带着问题,回忆寻找日常教育活动中的小事,作为研究的素。3、主持人(轮流担当)选取素材,挖掘素材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发挥穿针引线、点播提升的作用。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会为一些“非常调皮”的孩子感到头疼不已;对幼儿的创造性行为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之间的关系问题感到困惑。针对这些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开展了一次“小故事大家谈”教研活动,选择了一位老师的《小豆子发芽了》的教育故事为本次教研活动的内容,并确定了研究的重点问题:1、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策略?什么样的指导策略更有价值?2、如何把握幼儿的创造性行为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之间的关系问题。
 
   故事案例:小豆子发芽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田老师的教育故事,她将要讲述的是,在实践工作中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所采取的教育策略。大家一起来分析和讨论,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说一说,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你认为什么样的教育策略是更为有效的?
   田老师:自从有了暖气后,我们种的小植物都相继干枯,孩子们都很失望。一天,一个小朋友带来了发了芽的小黄豆,放在暖气上的小豆芽长的很快,孩子们兴奋极了,都围着小豆芽观察。第二天,几个小朋友气愤地向我告状说,义义将小豆芽都拔出来了,一听孩子们说我马上就一起走过去,果然盘子里的小豆芽都拔出来了,一看这情形,我非常的生气,心想“这个义义,老毛病又犯了!”我严厉的问他:“是你拔的吗?”他点点头。我气愤地说:“你为什么要拔出小豆芽?”孩子们也纷纷来指责他,……面对我们的指责,义义着急了,愤愤不平地辩解道:“我不是故意的,我是想看看小豆芽的根是什么样的?”听了他的申辩,我沉默了,原来义义是对小豆芽的根发生了兴趣,他并不是刻意的去破坏,而是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回想以前他的一系列破坏行为,也许都是想探索其究竟,想了解其中的秘密,而我却总以成人的眼光去评价他的行为,武断的批评他,一次又一次的破坏了他的探究兴趣,我不敢再想下去,在心里,我一遍遍地责备着自己。他是一个好奇心强、有探究行为的孩子,我应该支持他的探究欲望,保护他的积极性。于是,我引导他:“那你发现了什么?”他马上兴奋的对我说:“老师,我看到小豆芽的底下还有一个小豆豆!小豆子的皮破了,小豆子上面钻出一根管子,小豆子变大了!”我肯定的说:“你的发现很好,把你的发现告诉其他小朋友,好吗?”他很高兴的点点头。就这样,他象小老师一样,神气活现的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发现,我给予他充分的肯定,并表扬了他的探索精神。小朋友们也顿时对他刮目相看了,在同伴前,他也有了自信心……
   徐老师:田老师的教育故事,我感悟最深的一点是千万不要给孩子打上一个 “标签”,对于象义义这样的孩子,老师运用了一个很好的办法——自尊心的开发,用积极的方法去代替消极的批评,教师意识到了生气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教师最有价值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是某些行为消失、某些行为出现。
   主持人:是的,田老师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尊重孩子的教育思想,她怀着一颗理解孩子的心,坚持了正面引导,那么她采用的这种策略使孩子的什么行为出现了?什么行为消失了? 
   徐老师:我认为是孩子的破坏行为消失了、创造行为出现了,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我甚至可以说老师拯救了这个孩子。
   谭老师:我想问问田老师,是不是在得到老师的支持之后,义义的好奇和兴趣得到了保护,而他的 “问题”行为就会真的减少了呢?
   田老师:我觉的“问题”行为不一定都是不好的行为,就象爱迪生孵小鸡、达尔文把毒虫子放在嘴里,教师要练就“火眼金睛”,会分辨孩子行为背后的东西。
   谭老师:但是我认为,在孩子出现“问题”行为的时候,除了象田老师这样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创造兴趣之外,也不能忽视从小为他们树立一种对与错的是非观念。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是非观念,也难保孩子以后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行为。
   主持人:刚才谭老师提出了老师要从小为幼儿树立一种是非观念,那么面对义义的这种行为,怎样使他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呢?
   谭老师:比如:老师尊重了义义的探究欲望,同时也要告诉他和全班的孩子,小豆芽是有生命的,我们首先应该爱护它们,如果感到好奇,我们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去探究,而不能去破坏它们。
   朱老师: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要允许他犯天真的“错误”,我觉得在保护孩子对事物研究的积极性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的是怎样采取更为有效的后继措施。比如:以前我带过一个跟义义相像的孩子,我在尊重他探索兴趣的同时,也不漠视他的破坏行为,让他做我们班里的“爱护物品小使者”,请他帮忙摆摆椅子、浇浇花、修补图书、修理弄坏的玩具等等,将他过多的精力用到了保护班级物品上,逐渐帮助他形成了爱护生活环境的良好行为品质。
   田老师:对于孩子的引导与教育,我认为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的。小豆芽事件之后,我对义义在活动中的表现经常加以表扬、鼓励,我觉得在我积极的鼓励和尊重下,他得到的是一种信念──“我能行,老师相信我”,逐渐的使他形成了强烈的自尊心。就象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的:“教师的创造,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而是真善美的活人”。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以及刚才老师们提到的一些建议性方法,义义会形成一种具有创造品质的良好个性。
   葛老师:其实,有时候孩子的行为倾向,是与我们为孩子提供的环境的影响分不开的。如果我们在为孩子创设环境和提供材料的同时,注意到孩子特有的好奇心、求知欲望,那就会在无形中减少一些所谓的破坏行为的出现。
   主持人:就拿豆子发芽来说,什么样的环境创设和材料提供会减少一些所谓的破坏行为的出现呢?
   葛老师:可以把观察发芽的器皿改成透明的,让孩子能亲眼看到小芽根的生长。
   江老师: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上形象的豆子发芽的步骤图,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主持人:刚才老师们对豆子发芽这一事件阐述了自己的想法,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大家都一致认为:对幼儿创造性行为的出现我们需要保护,不但要保护,而且还要创造一切条件和可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同时,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活动当中,还要给孩子树立一定的规矩;那么,对于尊重幼儿创造性行为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之间的关系问题,老师们还有什么看法?
   宋老师:其实这个问题经常会让我们感到“左右为难”。经常地提醒幼儿应该怎样做,又怕会禁锢他们创造性地发挥。
   孔老师:创造性行为应该是建立在良好的行为习惯之上的,那样的教育才更有意义,我们老师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中如何让“放”与“收”更好的结合。
   黄老师:我们平时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这为他们创造性地发挥提供了条件,但在区域材料的摆放上,老师就该为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养成幼儿物归原处的良好习惯,这应该就是一种不错的结合。
   郝老师:对,比如做事情专注、认真、有始有终,善于倾听别人的讲话等等,都是一些良好习惯的表现,这也是一个具有高创造性的人所应该具有的品质,我认为我们教师无论在什么样的活动中,都应该注重培养幼儿这些良好的习惯,这样一定会对促进孩子创造性的发展有良好的影响。
   主持人:老师们都认为幼儿创造性的培养应该是在良好的行为习惯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教师给孩子创造性发挥的空间绝不是一种“放羊”式的管理,而是把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作为幼儿发展的基础,促进他们良好创造个性品质的形成。谢谢田老师把她的教育故事与大家分享,那么听了老师们的分析与讨论,田老师是否还有什么想法?
   田老师:听了老师们的分析与讨论,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我们日常生活的教育无大事小事可分,看似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它背后的教育价值却是深刻的。
   主持人:通过刚才的分析与讨论,归纳为以下几个观点:1、孩子的内心世界是独特的、稚嫩的、丰富的,需要教师用心去揣摩,需要我们的尊重和理解。2、对孩子的“问题”行为要采取正面的、积极的教育策略,同时也不能忽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是非观念的树立。3、幼儿创造性地培养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相辅相成的,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只要我们用心去理解孩子,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小故事大家谈”教研活动的启示
   本次教研活动是教师“倾听教育故事→回忆实践经验→提升思想认识”的过程,有以下几点感悟:
   1、在“小故事大家谈”的活动中教师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见解,能够层层思考、步步深入的分析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故事大家谈”式教研活动,更贴近的教师的生活,在日常教育生活中,往往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件,会影响甚至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因为它们往往比单纯的理论说教更能给教师一种“顿悟”般的触动。
   3、通过“小故事大家谈”的教研活动,使教师进一步形成了关注教育细节的意识和习惯,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能够关注每一位幼儿的行为,分析行为背后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以促进每位幼儿的全面发展。
   随着“小故事大家谈”教研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我们一定能建立和健全新型的协作研究组织,更好地开发幼儿潜能、促进教师发展。